-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际商务2012年第6期论文题目贸易条件影响中国进出口失衡问题
《国际商务》2012年第6期
论文题目:贸易条件影响中国进出口失衡问题的研究
范爱军 卞学字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济南 250100)
Effects of Terms of Trade on Chinas External Imbalance
Fan Ai-jun Bian Xue-zi
(Economic schoo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Abstract: Certain trade theory hold that the improved terms of trade would increase net exports of a nation and benefits the current account. But in reality, many countries data indicates that trade surplus increases with a trend of worsening terms of trade. There exist two different viewpoints on whether China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deteriorating terms of trade growth mode. This paper tries to discuss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current account by deriving an overlapping-generation model. Empirical analysis with annually and monthly macro economic data proves that deterioration of terms of trade indeed benefits the current account. Simultaneously, some other factors such as increasing output of tradable goods and bond yields also influence the current account to a large extent.
Key words: terms of trade; trade surplus; OGM; HLM effect
摘要:传统贸易理论认为贸易条件的改善会扩大净出口、使经常项目盈余增加;现实中很多国家的表现却是贸易条件不断恶化、而贸易盈余不断增加。对我国是否属于这种贸易条件恶化型的增长模式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本文通过建立OGM模型分析经常项目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利用我国年度与月度相关宏观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国确实呈现贸易条件恶化型的增长模式,同时贸易品产出的增加、债券收益率的提高、本币的贬值等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经常项目盈余的变化。
关键词:贸易条件 贸易盈余 世代交叠模型 HLM效应
一、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2001年底加入WTO更是使进出口贸易的增长迈入新阶段。虽然2008年底开始的金融危机使对外贸易出现明显的下滑,但我国率先从金融危机中复苏,2009年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2010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进口国,是实实在在的贸易大国。这些数据体现了我国进出口贸易在数量和规模上的竞争力,却不能体现贸易条件的变动,而后者才是体现一国出口竞争力和持续增长能力的合理指标。多年来,由于没有关于贸易条件的官方数据,使得对我国贸易条件的研究由于缺乏数据支持而受到很大制约。
根据价格贸易条件指数的定义,贸易条件的改善意味着本国出口品相对价格的提高,在国外对本国出口品需求弹性较大的条件下,它将降低本国出口品的价格竞争力,进而对本国净出口和经常项目收支产生负面影响。在实证分析中,价格贸易条件和贸易顺差的相关系数及系数的显著性隐含着国外对本国出口品需求弹性的大小。以贸易差额为被解释变量、加入合理控制变量的回归分析中,如果价格贸易条件指数的系数不显著,说明国外对本国产品价格的变动不敏感,趋于刚性需求;如果价格贸易条件指数的系数很显著,表明国外对本国产品价格的变动较敏感,趋于弹性需求。贸易条件与贸易盈余的关系将是本文研究的核心。
二、简要文献回顾
劳尔·普雷维舒什1949年针对大危机后拉美国家初级产品贸易条件不断恶化的事实提出贸易条件恶化论,经过索洛、辛格等人的进一步完善,得到大多数发展经济学家的认同,学者们对贸易条件的研究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Mendoza(1997)通过建立加入贸易条件波动的随机内生增长模型来考察贸易条件波动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