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内容摘要: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21世纪人才培养的重点。创新教育是当今我国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人们普遍认识到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中学生是思想最活跃、参与意识最强、最富想象力的群体。因此,中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佳时期。创新教育的教学方法,既有普遍的共同规律,又有各学科独自的特点,本文主要着眼于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角度,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政治课、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今我国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人们普遍认识到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中学生是思想最活跃、参与意识最强、最富想象力的群体。因此,中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佳时期。创新教育的教学方法,既有普遍的共同规律,又有各学科独自的特点,我着眼于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角度,谈一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造的前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创造型人才的核心。中国历代教育家都很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孔子很早就提出“每事问”的主张;朱熹认为:“读书无疑者须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陶行知先生的一首诗中写到“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这些都十分生动和简练地概括了问题意识的作用。在国外,加强学生对问题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已受到广泛重视。从70年代开始,美国的一些教育理论专家陆续在中小学开展了旨在强化“问题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的改革实验,并形成了若干教学模式。 1、“问题”源于好奇心 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对新出现的情况和新发生的变化及时做出反映,发现问题并追根寻源,引起探索欲望,开始创新活动。因此,学生有疑,教师宜释疑、解疑;学生无疑,教师要设疑、布疑。例如:在讲高一《经济常识》“公民个人储蓄存款的作用”这一问题时我曾经与学生有过这样的对话: 师问:1999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第七次降低存贷款利率,那么降低利息是有利于增加储蓄,还是为了减少储蓄? 生答:减少储蓄。 师:前面我们讲储蓄存款利国利民,那么为什么还要采取措施减少储蓄呢? 生:对国家有利,可以扩大内需,拉动消费。 师:很好,银行降息不仅对国家有利,而且储蓄对个人来说仍是有利的。 生(疑)问:存款利息减少,怎么还是有利呢? 师:现在物价情况如何? 生:物价持续走低,出现通货紧缩情况。 师:目前我国银行利率还是高于物价上涨率,存款对个人来讲仍是有利的。 师:降低利率还对谁有利呢?大家想一想,降息对企业产生什么影响? 生:降低企业债务负担,有利于企业改革与发展。 这样,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对“公民储蓄的作用”有了深刻的理解。这一过程是遵循这样的思路进行分析: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设下悬念 、适时布疑→灵活释疑、巧妙答疑。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2、“问题”源于怀疑精神 创造性要求个体具有一种反叛精神,不满足于现状,不受传统观念束缚,大胆创新。要有不唯上,不唯书的大胆怀疑精神。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想象猜测,不束缚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的创新品格。因此,教师应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氛围,调整师生关系,变“以老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变“以讲授知识为中心”为“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中心”。例如:我在讲高三《政治常识》“关于我国的宗教政策”一课时,有的学生大胆地提出这样的问题:既然宗教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主要是消极作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应当取消宗教;有同学说:宗教是一种个人信仰问题,有了信仰,人就有了精神寄托,有利于良好的社会秩序的建立,应当大力发扬。还有的同学认为,国家取缔“法轮功”是违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对此,我并没有对学生“一棍子打死”,还表扬了这些同学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精神。然后用多媒体播放了《反对法轮功》的录象片断,用生动、具体的材料和事实,特别是几名“法轮功”分子在天安门广场的自焚事件,有力地说明了“法轮功”不是宗教,而是地地道道的邪教,我们对“法轮功”应当坚决取缔,这同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矛盾。接着,请同学们对前两位同学的观点进行讨论,最后就这一问题达成共识。认为,两个同学的观点都有其合理之处,第一个同学看到了宗教的消极作用,但忽视了宗教在我国还将长期存在,所以,我们制定政策要从实际出发,要符合宗教自身的特点,不应人为取缔。第二位同学看到了宗教的一些积极作用,是个人信仰问题,但忽视了宗教主要起消极作用,不能大力发扬。因此,我国目前只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作为教师,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