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崇仁二中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docVIP

江西省抚州市崇仁二中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西省抚州市崇仁二中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6-2017学年江西省抚州市崇仁二中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写在题后括号内.) 1.历史教师在介绍我国某一原始人类时,提到“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此原始人类应该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2.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将收集的下列图片构成一组.它们所反映的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属于(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3.为了方便记忆,某同学画了下面这张示意图,此示意图反映的内容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4.夏朝、商朝、西周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周边部落日益强大 B.军事作战失利 C.屡次迁都 D.统治残暴 5.每年的清明节,都会在湖南炎陵县举行炎帝陵祭祖大典,以此来表达华夏儿女对始祖炎帝的崇敬与感恩之情.下列传说人物中,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黄帝 B.大禹 C.伏羲 D.女娲 6.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主要原因是(  ) ①位于今山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庶 ②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③重用贤才 ④团结周天子,取得周天子的支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它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此场战役,发生于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秦赵两国,结果使赵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于同时代各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这场战役是(  ) A.马陵之站 B.长平之战 C.牧野之战 D.桂陵之战 8.成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请问成语“一鸣惊人”“问鼎中原”反映的是下列哪个历史人物(  ) A.齐桓公 B.楚庄王 C.晋文公 D.宋襄公 9.1912年,毛泽东同志在《商鞅徙木立信论》中指出:“商鞅之法,良法也…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商鞅之法”不包括(  ) A.颁布均田令 B.奖励耕战 C.承认土地私有 D.推行县制 10.现在的中小学校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引自《三字经》,其中的“七雄”是指(  ) A.齐、楚、秦、燕、赵、魏、韩 B.楚、秦、赵、宋、魏、齐、韩 C.晋、楚、齐、韩、赵、燕、魏 D.吴、魏、燕、赵、楚、秦、韩 11.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弱肉强食 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C.统一 D.适者生存 12.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商鞅变法内容中,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  ) A.承认土地私有 B.建立县制 C.奖励耕战 D.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二、改错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每小题有一处是错误的,请写出错误的内容并加以订正.) 1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夏朝开始的 错误:  改正:  . 14.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了灵渠。它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错误:   改正:  。 15.战国时期,秦国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合纵”。 错误:  订正:  。   三、综合题(本题共2小题,第16题10分,17题10分.) 16.阅读材料: 材料一:“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材料二: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 材料三:见图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战国中后期的哪两项策略?请你解释一下这两项策略。 (2)材料二是哪一个成语的由来? (3)材料三是秦国的一位说客在向楚国游说,这位说客是谁?并请你猜一猜他正在说什么? (4)这一时期与图中的说客意见相反的是谁? (5)你认为上述哪一种策略运用的更成功一些? 能够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17.阅读下列材料: 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