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低血糖症_中医治疗
低血糖症
低血糖症 1
低血糖症中医辩证施治 2
【概述】 2
【病因病理】 2
【诊断要点】 2
【辩证分型】 3
1.心脾两虚症状: 3
2.肝虚风动症状: 3
3.痰热闹窍症状 3
4.气虚阳脱症状: 3
【分型治疗】 3
1.心脾两虚治则:补益心脾。 3
2.肝虚风动治则:养肝熄风。 4
3.痰热蒙窍治则:清热化痰,开窍醒神。 4
4.气虚阳脱治则:益气回阳固脱。 4
【中成药】 4
【简便方】 4
【其它疗法】 4
【注意事项】 5
艾灸配合推拿治疗低血糖症临床应用总结 5
1?低血糖症的中医认识 5
2?大气下陷论的基本概念 6
3?艾灸推拿结合治疗的依据及机理 6
4?艾灸、推拿治疗的优势 7
5?病案举例 8
参考文献: 8
西医如何分析中医如何治疗低血糖 9
低血糖的危害主要有: 9
低血糖是糖尿病的急症之一,应积极处理: 10
●少吃多餐 10
●均衡饮食 10
●应加以限制的食物 10
●增加高纤维饮食 11
●戒烟禁酒 11
●食物疗法 11
血糖有多种来源 12
低血糖的症状 12
几种常见的低血糖 12
胰岛素瘤 12
肝病性低血糖 13
早期糖尿病 13
功能性低血糖 13
治疗低血糖的原因最重要 13
低血糖症中医辩证【概述】????低血糖症是指因某种病因引起血糖浓度过低,并由此导致的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脑功能障碍为主的证候群。以饥饿感、脸色苍白、心悸脉速、冷汗、四肢麻木或震颤、恐惧感或精神错乱,甚则晕厥等为主要临床特征。临床最常见的为原因不明性功能性低血糖症,多见于中年女性、长期反复发作,但无恶化征象。其次为胰岛β细胞瘤及各种内分泌病所致者。????低血糖症属中医的“晕厥”、“虚风”等范畴。 ????【病因病理】????低血糖症的病因多为禀赋素弱,或病后体虚,脾胃不健,气血乏源,致心肝失养,元神失主,故而发病。????病理变化为脾胃两虚,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虚谷气不充,则饥饿时作;脾虚无以化生气血,升运精微侧五脏失充。心主血脉,其华在面,主神志。心血不足,则面色苍白,心悸脉速,甚则无神失主而精神错乱。肝血不足,虚风内动测四肢麻木或震颤,甚则抽搐。气血大亏,形神失养测全身瘫软,精神恍惚。阳气暴脱,汗失固摄,清宫失充,则冷汗频出,神昏晕厥。此外,酒癖暴饮后,伤及脾胃,清气不升,痰热浊气不降,上蒙清窍,亦致血糖骤降,嗜睡神昏。 ????【诊断要点】????1.饥饿感、焦虑恐惧、脸色苍白、心悸脉速、出冷汗、四肢震颤、晕厥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及思想不集中、幻觉、狂躁、癫痫样发作等脑功能障碍症状,多于餐后3小时左右发作。????2.空腹血糖偏低或正常,发作时血糖低于2.8mmol/L;空腹血浆胰岛素测定偏高。 ????【辩证分型】????1.心脾两虚症状:起病多缓,头晕,汗出,面色苍白,心慌心悸,恐惧健忘,甚则精神异常。舌淡苔薄,脉细。????证候分析:心脾两虚气血两亏,无以上荣,则头晕、面色苍白;气虚失摄则汗出,心血不足,血不藏神,则心悸心慌,恐惧健忘,甚至精神失常;舌淡苔薄,脉细,均为心脾两虚之征。????2.肝虚风动症状:头晕、视物不清,肢体麻木或震颤,甚则晕厥,或抽搐、两目上翻、口吐白沫。舌淡红,苔薄,脉细弦。????证候分析:肝血不足,不荣上窍,则头晕、视物不清;虚风内动,则肢体麻木或震颤,甚至晕厥,或抽搐、两目上翻及口吐白沫等;舌淡红,苔薄,脉细弦,均为肝血不足,虚风内动之征。????3.痰热闹窍症状:酒癖暴饮后,多汗,嗜睡,神昏谵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证候分析:酒酿痰热,暴饮之后,痰热内盛,伤及脾胃;脾气不健,清阳不升,胃气不降,痰热浊邪上蒙清窍,故嗜睡、神昏谵语;湿热内迫,则多汗;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痰热内盛之象。????4.气虚阳脱症状:心慌饥饿感、精神恍惚,面色苍白,冷汗频出,甚则神昏晕厥。舌质淡红,苔薄,脉细数或微弱。????证候分析:气血大亏,形神不养,则心慌饥饿感、精神恍惚,面色苍白;阳气暴脱,汗失固摄,清宫失充测冷汗频出,神昏晕厥;舌淡红,苔薄,脉细数或微弱,均为气虚阳脱之征。 ????【分型治疗】????1.心脾两虚治则:补益心脾。????方药:归脾汤合天王补心丹加减。????黄芪15克党参12克当归9克酸枣仁12克远志3克麦冬9克五味子6克柏子仁9克龙眼肉15克炙甘草3克随症加减:兼阴虚烦热者,加生地12克、玄参12克、知母9克、天冬9克,以滋阴清热;精神亢奋者,加磁石30克(先煎)、生龙齿30克(先煎),以镇静安神。????2.肝虚风动治则:养肝熄风。????方药:补肝散加减。????当归9克山茱萸工2克五味于6克白芍15克黄芪??20克??川芎??6克木瓜??6克熟地??12克山药??15克枸杞子12克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