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华北古陆的形成与构造演化史.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华北古陆的形成与构造演化史

华北古陆的形成与构造演化史 牛树银 孙爱群 张建珍 ( 石家庄经济学院 ,石家庄 ,050031) 摘 要 以华北古陆为例 ,论述了地球演化史中经历的三大阶段 : (1) 古陆的形成阶段 ( 4 600 ~1 800 Ma) :地球形成早期 ,以地幔对流为主导作用 ,到早太古宙出现初始古陆核 ,地幔对流驱 动的地体拼贴和板底垫托是陆壳形成的主要方式 ;中太古宙开始出现一定规模的坳陷盆地 ,发 育了基性火山岩2碎屑岩2镁质碳酸盐岩等表壳岩 ,同时伴随着大量中基性 、花岗质岩浆活动 ;晚 太古宙和早元古宙是陆壳形成的主要时期 ,并已具现今板块活动特征 。地幔热柱与板块构造共 同控制着地壳运动 。(2) 古陆稳定发展阶段 (1 800~250 Ma) :地幔热柱活动较弱 ,古陆主要表 现为缓慢的升降运动 (造陆运动) 。(3) 地球新活动时期 (250 Ma 至今) :地幔热柱活动进入一个 新的活跃时期 。岩石圈发生明显的热减薄 ,地幔热柱表现为多级演化 ,并导致盆岭系的形成 。 关键词 构造演化 地幔热柱 板块构造 华北古陆 CL C P54 , P53 在地质历史中 ,任何一个地质单元的区域构造发展与演化都与其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 和大地构造环境密切相关 。华北古陆是中华大地的根基 ,最为古老的地块 ,尽管几经改造并 已支离破碎 ,但它却记载着地球发展演化之过程 ,沧海桑田之巨变 ,遗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地 质遗迹 ,使地质学家得以通过对它们的深入研讨 ,重建地壳演变的历史画卷 。 概括地讲 ,华北古陆的形成与演化经历了三大阶段 ,十七个演化发展时期 ( 图 1) 。这大 致反映了地球演化天文阶段和地质阶段的重要特征 ,这种周期现象或节律规律应是地球和 宇宙系统的普遍规律 (王鸿祯 ,1995)〔1〕。 华北古陆的形成阶段 (4 600 ~1 800 Ma) 1 地球形成已有 4 600 Ma 之久 ,但最古老的岩石记录仅为 3 800 Ma ,整个华北古陆的形 成直至早元古宙末才告结束 。 111 地球的形成期( 4 600~3 900 Ma) 现代科学研究认为 ,地球形成初期其成分是相当均一的星际物质 ,在其聚集和分异演化 过程中 ,在热力膨胀和引力收缩的统一支配下 ,地内物质开始对流 ,密度大 、熔点低的铁镍物 质呈熔融状态渗透过铁镁硅酸盐物质沉向地心 , 形成地核 ; 铁镁硅酸盐物质则上浮形成地 收稿日期 :1997205218 修改稿收到日期 :1997206206 作者简介 :牛树银 ,男 ,1952 年生 ,教授 ,构造地质学专业 。 本研究受地质矿产部定向科研项目 ( 编号 :94202) 和地矿部百名跨世纪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资助 。 幔 ;地幔的表层由于散热作用及挥发分的逃逸而慢慢冷却 ,便逐渐形成地壳 ,进而导致地球 内部地核 、地幔 、地壳的结构分层 。 在前太古宙时期 ,由于地温梯度高 ,地幔对流强烈 ,上升流多 ,下降流也多 ,表现为中心 式对流 ,类似于俯冲效应 (图 121) 。下降过程中可形成钙碱性玄武岩 ,也可形成底辟式上侵 的花岗质岩浆 。只是由于物质对流强烈 ,而陆壳物质聚集量很少 ,多随对流一起卷入地幔再 循环而未留下岩石记录 (胡桂明 ,1996)〔2〕。 112 古陆核形成时期( 3 900~3 500 Ma) 进入早太古宙时期 ,由于地幔对流逐渐减弱 ,分异作用的累积效应越来越明显 ,并终在 较大的下降柱位置聚集了量足够多 、面积足够大的以花岗质岩石为主的陆壳物质 ,并被保存 下来 ,成为古洋壳上零星而稀少的陆壳 ( 图 122) 。这些最早的零星陆块主要分布于内蒙集 宁 、山西阳高 、河北怀安和迁西 ,到辽宁凌源 、新金的东西一带 ,形成了华北地区岛链状初始 古陆核 (图 123) ,即迁西群及其相当建造 。迁西运动使其发生强烈的变形变质和混合岩化 作用 。 113 古陆核的增生时期( 3 500~2 800 Ma) 中太古宙地幔对流有所减弱 ,陆壳可以在早太古宙陆核 、陆块的周边形成 ,也可以在新 的较大的下降柱位置形成 ,其形成的机会和块体大小比早太古宙更多 、更大 。新老陆块间可 以表现为地体拼贴形式 ,也可表现为板底垫托形式 。在中太古宙的后期 ,古陆核的两侧开始 发育一定规模的坳陷盆地 。以太行地区为例 ,在古陆核的南侧便快速堆积了阜平群巨厚的 基性火山 岩2碎 屑 岩2镁 质 碳 酸 盐 岩 建 造 , 并 发 育 一 定 量 的 深 成 侵 入 岩 ( 图 124 ) 。在 大 约 2 800 Ma 前后发生的阜平运动主幕 ,使其发生了强烈的变形变质和混合岩化作用 ,同时使 前期迁西群发生退变质作用 (河北地质志 ,198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