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人地关系理论的福安市畲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初探
2011 年 11 月
第 32 卷第 11 期
Nov.,2011
Vol.32 No.11
襄樊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angfan University
基于人地关系理论的福安市畲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初探
华1,林妙花 2
余
(1.闽江学院 地理科学系,福建 福州 350108;
2.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 管理系,福建 福州 350017)
摘要:基于人地关系理论分析福安市区域人地关系特征,并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个方
面阐述畲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现状的人地关系原因,提出福安市畲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 护措施,以期为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使畲族特有的民俗文化 得以继承,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人地关系理论;畲族;福安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2854(2011)11-0072-05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在地理科学中被表述为人地关系论,它不仅是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和研
究的中心课题,而且也是整个地理科学的核心理论和中心问题. 它还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人地关系理论作为人文地理学核心理论之一被其他学科领域所广泛借用,作为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指导思想[1].
福安市作为一个人地关系地域系统,除了具有一般的地域特点外,还有自身独特的构成因素. 以人地 关系理论为基础,研究福安市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有利于从人与地两大系统的角度出发,研究其中存在的
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其开发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
1 福安市人地关系特征
1.1 福安市区域概况
福安市位于福建省东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北纬 26°41~27°24,东经 119°23~119°51. 市境东邻 柘荣、霞浦,西连周宁,南接蕉城区,北界寿宁、浙江泰顺,总面积 1 794km2,海岸线长 144km. 福安市 所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及生态环境质量差异较大,人地关系复杂,如何协调当地人地关系,加强该 市畲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开发,加快生态型港口工贸旅游城市建设步伐,成为福安市旅游业发展 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1.2 福安市区域人地关系特征
根据人地关系经典理论对人地关系结构的划分,可以将人地关系地域结构划分成经济、社会、生态及 人口四??方面,以下从四个方面分析福安市区域人地关系特征.
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近年来福安经济发展迅速:2010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76.70
亿元,增长 1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6 969 元,增长 11.4%;农民人均纯收入 7 027 元,增长 12.4%;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3.8%;福安市经济总量占宁德市的四分之一,县域经济竞争力居全省第 12 位[2]. 福
安经济在闽东虽然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与闽东南沿海诸县市比较,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福安市 产业结构不合理. 2010 年福安市三次产业比例为 13.6:54.3:32.1,第一产业比重高于福建省同期水平 4.3 个 百分点,以茶业、葡萄业、绿竹业为主的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 工业总产值 363.61 亿元,其中重工业比 重占 89.38%,轻工业比重仅占 10.62%. 工业发展以电机电器、船舶修造等重工业为主,主导产业较为单
一,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档次的产品少;以食品加工业为主导的大部分轻工业仍在低投入、低水平、
低效益的初级发展阶段. 第三产业产值、从业人员仍集中在传统部门,如批发零售业、餐饮业、交通运输
收稿日期:2011-10-12; 修订日期:2011-11-05
作者简介:余 华(1983— ), 女,福建建阳人, 闽江学院地理科学系助教.
余 华,等:基于人地关系理论的福安市畲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初探
业等生活服务的行业和部门,而信息咨询、金融服务业等新兴行业发展较慢. 福安市三次产业结构还有待
于进一步优化调整.
汉畲两族发展差异较大 福安是我国畲族聚居最为集中的地区,畲族人口近 6.89 万,占全市人口
11.3%,占全国和全省畲族人口的 9.7%和 16.7%[3]. 现有福安畲族经济开发区,坂中、穆云、康厝三个畲族 乡,其中福安市畲族经济开发区是福建省唯一的少数民族开发区. 由于历史、地理、民族特性等原因造成 了福安市民族发展水平存在着客观差异. 其中,坂中乡与福安市区仅一水之隔,是城里人每天倚重的“菜 篮子”,因此,坂中乡积极发展“菜篮子经济”,大力扶持发展茶叶、蔬菜、禽畜养殖等三大特色优势产 业,走出一条具有城郊特色的农业产业化路子. 穆云畲族乡村庄地处山区,村落分散,是个典型的农业山 乡,茶叶、水蜜桃、刺葡萄是穆云乡的三大主导产业,村民群众的收入主要靠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