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新版七下历史复习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版七下历史复习资料

七年级历史2017年期末复习提纲 第1课 隋朝兴亡 一、隋的统一: 1. 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方式:外戚夺取政权)年号开皇。 2. 统一:589年,灭掉南方的陈朝,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统一。 3. 制度:①科举制: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至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正式确立科举制。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成为后世选官的主要途径。②三省六部制。 4. 繁荣:开皇之治(隋文帝)。☆材料: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5.★P6自我测评:隋朝统一的原因是什么?(P6自我测评) 客观上:①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 ②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 ③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 主观上:④隋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 ⑤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且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二、贯通南北的大运河——隋大运河:☆图片材料:隋大运河示意图 1.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2. 时间:605年,人物:隋炀帝 3. 大运河概况(2+3+4+5=1):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北京),南至余杭(杭州);四段:自北向南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水(河)、长江、钱塘江,全长两千多千米。 4. 作用:①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②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③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 5. 地位: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6. 评价★P6材料阅读你怎样评价隋炀帝修大运河这一历史事件?弊在当时,功在千秋。总的来说是好事。首先,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发展,也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其次,当时为开凿大运河,过度役使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 7.☆相关材料:①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反映隋朝大运河促进了经济交流)②天下转漕,仰此一渠。③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三、隋的覆亡? 1. 原因:隋炀帝暴政(罄竹难书),引发农民起义,地方长官和割据势力乘乱起兵。?(隋朝的统治类似于秦朝) 2. 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陕西西安)。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唐太宗的纳谏与用人: 继位:李世民(唐太宗)于626年继承皇位,年号“贞观”。☆图片材料:唐太宗 特点:吸取隋亡教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虚心纳谏(避免因君主个人的失误导致王朝灭亡;魏征——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选贤用能(治理好国家的关键) ★P7材料启示:居安思危,以史为鉴,吸取教训,勤俭节约,谦虚谨慎。 贞观新政: 1. 主要内容:①政治上: 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流程: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图片材料P8简表②经济上: 改革赋役制度,轻徭薄赋;③法律上: 修订法令,化重为轻;④选官上:完善发展隋朝创立科举制。 2. 贞观之治(唐太宗)出现原因:(客观)唐太宗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吸取隋亡的教训;(主观)唐太宗虚心纳谏,知人善用,唯才是举。 第3课 盛唐社会气象 一、开元盛世: 1. 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减轻农民负担,促进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有“贞观遗风”(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2. 开元盛世:713年,唐玄宗即位,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他坚持改革政略,整肃吏治,发展生产,国家空前繁荣富强,史称“开元盛世”(唐朝全盛时期,杜甫《忆昔》)。 3. 盛唐疆域四至:东至安东;西迄安西;北达蒙古高原;南抵南海(了解) 二、社会风尚: 1. 特点:体现出帝国自信开放的宏大气度和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2. 表现:①饮茶习俗在唐代风靡全国,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②妇女骑马出行③唐三彩代表唐代制陶业的成就。 三、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1. 唐朝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 2. 唐都长安不仅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图片材料:唐长安城示意图 3. 表现: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整个社会激荡着为国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 第4课 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 “和同为一家”(民族关系): 政策: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被西北各部首领共同尊称为“天可汗”。794年云南地区南诏政权和唐朝会盟,表示“永不离贰”。 ※与吐蕃(青藏高原一带,是藏族的祖先)的关系表现※:①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嫁松赞干布,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材料: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