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护理方案在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应用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中医护理方案在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应用
(江苏省溧阳市中医院;江苏常州213300)
【摘要】目的:观察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方法:选择我科自2015年5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30例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入院后均对其实施了中医护理方案。结论: 帮助患者消除紧张不安的负面情绪,增加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有效缓解了患者的不适症状,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应用;中医护理方案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自2015年5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30例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入院后均对其实施了中医护理方案。其中男性9例,女性21例,年龄在52-88岁之间。按中医辨证分型属心阳不振型5例,心脾两虚型3例,心血淤阻型1例,气滞血瘀型20例,痰瘀互结型1例.
1.2 护理方法
1.2.1评估患者 入院当天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详细全面的评估,通过望、闻、问、切的方法,收集患者的神态、面色、形态、情志、皮肤、呼吸、舌苔、脉象、声音、气味、汗液、寒热、二便、睡眠、饮食等资料,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了解,为护理活动提供可靠的依据。
1.2.2施护方法
1.2.2.1证候施护(1)心悸:病室保持安静,避免噪音干扰,减少探视。心悸发作时,卧床休息,取舒适体位,尽量减少搬动患者;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呼吸、面色、血压等变化。必要时遵医嘱持续心电监护。(2)气短乏力:卧床休息,限制活动,减少探视。加强巡视和生活护理,做好患者安全防护。(3)胸闷胸痛:指导患者立即卧床休息,遵医嘱氧气吸入。观察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出现异常或胸痛加剧、汗出肢冷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3)气短乏力:卧床休息,限制活动,减少探视。加强巡视和生活护理,做好患者安全防护。(4)夜寐不安: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光线宜暗,床被褥松软适宜,避免噪音。
1.2.2.2饮食护理(1)饮食有节制,少量多餐,选择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豆制品、鸡蛋及新鲜蔬菜和水果等。注意营养、水分和钠盐的摄入量,忌食辛辣、醇酒、咖啡、肥甘厚味之品。(2)辨证饮食:心脾两虚证,宜食营养丰富,补益心脾之品,如山药、芋头、豆类、动物心脏、红枣、禽类、鱼类等。气滞血瘀证:宜食理气活血食品,如山楂、木耳、桃仁、黑米等。心血淤阻证:需控制食量,切忌饱餐,宜食活血化瘀之品,如:瘦肉、鱼类、海参、海带、清蒸鸡、木耳、山楂等。痰瘀互结证:宜食祛瘀化痰食品,如冬瓜、白萝卜、柚子等,忌食肥甘、厚腻、生冷荤腥之品。心阳不振证:宜食温补心阳之品,如羊肉、狗肉、猪心、龙眼肉、莲子等。
1.2.2.3用药护理 中汤药剂宜温服,利水药需浓煎空腹或饭前服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宜饭后服用。
按药物性质及病情调节输注速度,严密观察药物反应,尤其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反应,如出现纳差、恶心、呕吐、头痛、乏力、黄绿视及心律失常等症状,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1.2.2.4情志护理 指导患者平淡静志,避免七情过激和外界不良刺激。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以利于疾病的好转或康复。告知患者诱发促脉证的各种因素,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积极主动加强自我保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对心悸发作时自觉心慌恐惧的患者专人守护,稳定情绪。
1.2.2.5中医特色护理 (1)耳穴埋籽:心悸者取心、肺、肾、神门、皮质下等穴。胸闷胸痛者取心、神门、交感、内分泌、肾等穴。夜寐不安者取心、脾、神门、三焦、皮质下、肝等穴。操作前充分评估患者耳部皮肤,局部有炎症、破溃、冻伤的部位禁用。
(2)穴位贴敷:心悸者取关元、气海、膻中、足三里、太溪、复溜、内关、三阴交等穴。胸闷胸痛者取心俞、膈俞、脾俞、肾俞、内关、膻中等穴。气短乏力者取内关、神门、关元、气海等穴。
(3)穴位按摩:心悸者取神门、心俞、肾俞、三阴交、内关等穴;伴汗出者可加合谷穴。胸闷胸痛者取内关、神门、心俞、膻中等穴。夜寐不安者睡前按摩神门、三阴交、中脘等穴。
(4)中药封包治疗:对于便秘者可用薄荷油调大黄给予神阙穴中药封包治疗。
1.2.2.6出院指导(1)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诱发因素。(2)保持心情愉快,避免七情刺激而诱发心悸。(3)起居有常,避免过劳。注意增进体质的保健锻炼要适量、适度。(4)指导患者正确选择低脂、易消化、清谈、富营养饮食,少食多餐。控制食盐摄入量、少饮浓茶、咖啡.(5)保持大便通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