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金陵名医学术思想、诊治经验及对传承的思考研究.pdf

浅述金陵名医学术思想、诊治经验及对传承的思考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述金陵名医学术思想、诊治经验及对传承的思考 单兆伟 (江苏省中医院) 金陵为六朝古都,龙盘虎踞,名医辈出之地。历代名医最具代表性的为孟河医家和吴中医家, 最具代表性人物为:马培之、费伯雄、巢崇山、丁甘人,叶天士、张简斋、张泽生、单兆伟等。 其中南京本土最为代表的为张简斋: 张简斋(1880~1950),民国时南京“首席名医”,祖籍安徽桐城,生于南京中医世家,南京中华 门侧陋巷中。中医界有“南张北施”之说,即南方的张简斋,北方的施今墨,俱为国手。3040年 代末,曾任中国国医学会理事长,南京、重庆中医师公会理事长,南京中医学校校长,行政院卫生 署中医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亲题“当世医宗”一匾赠与张简斋,也算实至名归。 张简斋,幼承家学,20余岁医术已崭露头角。50岁以后在医学界负有盛名,有’南张北施’(施 今墨)之称。张简斋精通中医理论,临床经验丰富,尤擅妇科、儿科,诊断正确,用药大胆,敢于创 新。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亲题“当世医宗”一匾赠与张简斋,也算实至名归。 他以治病救人与爱国爱人为心志,受到各方面的敬重。1948年12月迁居上海继续挂牌行医。次 年5月,迁居香港。1950年夏病逝。学生王祖雄曾将当年传诊时所得部分临证处方,汇编成南京 名医张简斋经验处方集》出版。 简斋约在抗战前夕.时己近六旬,体不甚高,极赢弱;因吸食鸦片,每晚七时始接诊,由司阎 者售牌,每号银币一元,贫者免费,每晚门诊约一二百人,贫者占半数以上。简斋极富有,某次出 诊沪上,竟遭绑票,费十万余始得脱,后非熟人请,概不出诊,若出诊则需大商号作担保。其门诊 方式尤奇特,以病人多,于室中心设一书案,张坐上首,两门生坐下首执笔抄方,案左右各坐病家, 张左右手同时按两病人脉,同时向二生口授寒热药名及轻重分量,看病过程异常迅速。视其诊疗情 状,一心二用,看似草率,而病家服药,无不奏效。 下面介绍一下江苏的两个重要的医学流派: 一、吴中医学 苏州作为我国一个久负盛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吴中’、’吴下’、’三吴’之称,建城已 2500多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苏州就是吴国的都城,以后历为郡、府、省的首府,是江南著名的 大都会。这里文化发达,环境优美,温暖湿润,商业繁荣,故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丰富的吴文化 底蕴,给吴中医学的发展增添了活力,也为吴中医学的形成提供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如果说丰富秀 美的吴文化是吴中科学艺术之源,那么悠久精湛的吴门医派则是其流。 217 苏州历代名医辈出,从周代至今,有记录的名医千余家,其学术成就独树一帜,形成了颇具特 色的吴门医派。吴中医家以儒医,御医、世医居多,有较深的文字功底和编撰能力,善于著述、总 结前人经验及个人行医心得。苏州是温病学派的发源地,清初叶天士《温热论》的问世,更确立了 以苏州为中心的温病学派的学术地位。从而形成了。吴中多名医,吴医多著述,温病学说倡自吴医” 的三大特点。这是吴医的精华所在,也是’吴中医学甲天下”的由来。吴门医派为苏州人民数千年来 的繁荣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吴中医学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据历史文献记载,在唐朝以前,苏州的中医,基本上是以 医家兼道家占主导地位,如周代的沈羲,汉代的负局先生,南北朝的顾欢等,他们都能自制九药, 施济百始,消灾治病。到了唐代,吴中医学逐渐发展,出现了能够运用中医理论来指导治疗疾病的 医家。据郑处诲的《明皇杂录》记载。唐开元年间,有医者纪明,苏州人,精于望诊,观人颜色, 不待诊视六脉,便知疾病深浅。他的学生周广,尽得老师所授,唐玄宗特召他为御医,在宫中治病, 屡获奇效,玄宗欲授以官爵,周广坚辞不就,要求回到吴中,这是苏州历史上第一位御医。 宋室南迁,从中国的北方和中原地带徙来了大批官宦和知识分子,他们当中有不少人是精通医 学的,有的还是职业医生,有的则家中自办药局,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江南一带,包括苏州,带来了 不少新的医学知识和北方医学流派的特点,促进了吴中医学的发展。宋代的苏州中医,已出现了内 科、外科、针灸、儿科等专科医家。宋庆元年间,儿科名医滕伯祥,著有《走马急疳治疗奇方》,流 传至今,为临床医生广泛运用。宋代乾嘉年问,外科医家颜直之,曾著有《疡医方论》、《外科会海》、 《疡医本草》三本外科专书,可惜年代久远,早已失传,无法详知其内容了。 到了元代,吴中医学以儒医、世医为特征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