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的理解与认定.doc

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的理解与认定.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的理解与认定

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的理解与认定 2011年5月 第3期总第149期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JOURNALOFJIANGXIPOLICEINSITrUTE May2011 No.3Ser.No.149 编者按:经济犯罪具有高智能性,高隐蔽性,强扩散性和巨大的危害性.准确,及时,有效地打 击经济犯罪,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已成为公安机关面临的一个重大课 题.加强对经济犯罪侦查的理论研究,对提高公安机关打击经济犯罪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期隆 重推出4篇文章:《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的理解与适用》关注经济犯罪实体问题,《经侦 程序研究论纲》重点探讨经济犯罪侦查的程序问题,《试论非法集资案件侦查中的维稳对策》研究 了经济犯罪侦查与社会稳定的关系问题,《论远程操控诈骗犯罪的侦查对策》则研究了经济犯罪侦 查的相关技术问题 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的 理解与认定 欧阳,杨书文2 (1.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深圳直属总队,广东深圳518028;2.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 北京100741) 摘要:设立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是维护现代金融活动之诚信原则和信用机制的迫切需要,也是惩治 金融欺诈违法犯罪活动,整顿和规范金融市场秩序的现实需要.该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和信用,其犯 罪对象包括直接对象和间接对象,而且其间接对象的外延非常广泛.在犯罪客观方面.该罪表现为以欺骗手段取得银 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开立信用证,出具保函等四种情形.其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犯罪主观方面为故 意.司法实践中,要注意区分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与贷款诈骗罪,票据诈骗罪,信用证等金融诈骗罪的界 限,准确理解罪状中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内涵于外延,及其在本罪构成中的地位与意义. 关键词: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立法意义;构成要件:司法认定 中图分类号:D92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8121(2011)03—0005-05 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是《刑法修正 案(六)》增设罪名.该罪的设立对于提高打击金融欺 诈行为的效率和力度,整顿和规范金融市场秩序,防 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拟结合参与 《刑法修正案(六)》研究起草的过程及侦查实践,着 重阐述该罪构成要件及其司法认定中的若干问题, 以期助益于该类案件的查处,并求教于方家. 一 ,设立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的必 要性和意义 (一)维护现代金融活动之诚信原则和信用机制 的迫切需要 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 经济的核心.[1J信用是金融的生命.金融活动以高度 的信用为基础.金融活动的信用性.要求参与金融活 动的任何单位或个人都必须遵循诚信原则.市场经 济越发达,信用安全越重要.现代经济生活要求刑法 在保护金融资产安全的同时,对金融信用安全提供 强有力的格外保护.然而,由于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 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利益格局深刻调 整,社会经济活力明显增强.同时诸多新的矛盾和问 收稿13期:2011—04—26 作者简介:欧阳(1966一),男,湖北黄冈人,法学硕士,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深圳直属总队政委;杨书文(1972一),男,山东德 州人,法学博士,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处长. ? 5? 题频频出现的特殊历史时期[21.加之,社会转型期的 严重社会失范致使社会控制力削弱,由此导致包括 金融犯罪在内的经济犯罪发案数在高位平台不断攀 升,严重影响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特别是一些不法 分子采用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 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行为,违背诚信原则, 破坏诚信机制,扰乱金融秩序,极易给金融机构造成 重大损失,危及金融资产安全,诱发金融风险,是国 家金融安全和经济稳定的重大隐患.正如有学者所 言:金融领域的欺诈行为严重破坏经济社会赖以生 存的诚实信用原则,造成融资活动中相互不信任,这 会破坏一些良好的经济交易制度,最终将会严重动 摇金融市场有效运行的支撑点[31,因此,有必要予以 刑法规制. (二)惩治金融欺诈违法犯罪活动,整顿和规范 金融市场秩序的现实需要 根据1997年刑法及2001年《全国法院审理金 融犯罪工作会议纪要》,金融诈骗犯罪皆以非法占 有目的为构成要件.实践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证 明非常困难.在无法获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口供的 情况下,只能根据其客观行为来推定,用已经确认的 客观事实来推定其主观状态.究竟哪些客观事实可 以推定非法占有目的,尚没有明确而详尽的列举 式规定,办案机关常因此产生分歧而争执不下.在一 定意义上.非法占有目的认定的困难及公安司法 机关在此问题上的分歧成为影响对金融诈骗犯罪活 动打击力度和效果的法律障碍,并由此造成了一方 面不法分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