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山水田园诗与士大夫文化心理结构的演进.docVIP

盛唐山水田园诗与士大夫文化心理结构的演进.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盛唐山水田园诗与士大夫文化心理结构的演进

盛唐山水田园诗与士大夫文化心理结构的演进 盛唐山水田园诗与士大夫文化心理结构的演进 .牟洪明 摘要:经历秦汉的起伏与魏晋的纷扰,中国古代士大夫的文化心理结构终于在唐代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弹性 模式,即”仕而隐而歌”在这种弹性心理结构的演进过程中,既包涵儒道互补的思想基础,又深受佛教祥宗的现 实影响,同时也离不开时代独有的庄园文化背景等多元因素,最终融合于诗歌调理性情的功能.这是盛唐山水田园 诗歌的繁荣投射出的最重要的文学意义之一. 关键词:山水田园诗歌文化心理结构儒道互补禅宗庄园文化 48I詈感,儒家作为官方思想被造成僵硬体制的严肃面孔:与此 . 黯”心撕世, I 老子的超然与通达智慧却在魏晋玄学之后突出,被怀才难遇 的十大夫文人引为自我安慰与人格庇佑,成为在野人士抵抗 主旋律的重要武器.而在唐代,由于李氏自称老子后人,空 前绝后地将儒道二教尊于世,上自公主等皇室贵胄下至李 白等文人墨客甘受道策,道士史筠等可自由进出朝廷,野游 如孟浩然辈未泯猛志,入仕如贺知章辈仍可狂狷.何况, “终南捷径”的典故告诉我们,以隐求名,以隐求进的社会 风气是唐朝道教盛行的又一’独特产物.尽管同是徜徉山林啸 傲烟霞,李白的”登高壮观天地,大江茫茫去不还.”无 论外在表象还是内在意蕴都已与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 柳变鸣禽”完全不同.自然山水已超越了排愁遣闷的基本价 值而进入高层次的逍遥自娱,物我同一的崭新境界.总之, 道家思想在盛唐真正登堂入室与儒家分庭抗礼,为儒道的交 融互补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为士大夫文人在体制与个性的心 理冲突中提供了调和自适的思想基础. 宗白华先生《意境》中说过,艺术境界是介于学术境界 与哲学境界之间的.事实证明,无论诗文书画还是建筑雕 颦,对于自然,生命种种美的体验,的确往往要深入到宗教 或哲学的层次才能具有更深刻的蕴含,达到更高深的境界. 盛唐以来,随着佛教的盛行,《维摩诘经》风行一时,王 维,祖咏等人皆是忠实信徒,禅宗文化也冲击了中国士大夫 封闭的心理和内向的性格,”有了维摩诘居士这位资财无 量,有妻有子甚至出入酒肆淫舍却能精通佛理,普渡众生的 样板,士大夫便不难权宜方便地将佛教的禁欲主义转化为自 然适意的人生哲学,让禅学与本十的玄学结成姻亲,从而心 安理得地在廊庙与…林之间往还.”…盛唐之后,士大夫往 往以佛学与田园山水为消遗,养性怡情,处世态度更显平 和,在官与隐的周旋中更觉圆融无碍.一千多年后龚自珍为 之感叹:”空王开觉路,网尽伤心民!”对中国士大夫弹性 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影响可谓深远. 二,盛唐庄园文化的独特背景:进退有所,以山水媚 道,以庄园寄情 魏晋是我国隐逸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陶渊明和谢 灵运都是着名的隐士.陶渊明号称”古今隐逸之宗”,然其 何等落魄,连几百年后的蒲松龄都为之感慨,特撰《黄英》 … 洗其耻.而谢灵运呢?从他的《山居赋》中,我们看到他 的始宁庄园:”其居也,左湖右江,往渚还汀.面山背阜, 东阻西倾.……敞南户以对远岭,辟东窗以瞩近田.田连冈 而盈畴,岭枕水而通阡……”,既不必放弃物质生活享受, 又可以在失意时回归自然,从而取得心理平衡,这种庄园隐 居形式对士大夫来说无疑是最实惠可行的了. 而庄园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成为影响诗歌创作乃至士大 夫文化心理的一种重要因素是在盛唐.《册府元龟?田制》 载天宝十一载诏:”闻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 大者如裴度绿野堂,郭子仪城南庄,中小者如王维辋川I别 业,打开《全唐诗》,涉及庄园的诗篇随处可见,如高适 《淇上别业》,岑参《巴南舟中,思陆浑别业》,李白《过 汪氏别业》,祖咏《汝坟别业》,李颀《不调归东川别业》 等等.储光羲《田家杂兴》之八云:”种桑百余树,种黍三 十亩.”丘为,孟浩然,韦应物等人诗中提到的别墅,有良 田桑麻,亭台楼阁,都是当时文人聚会游赏的胜地. ‘ 道家倡导”以人合天”,主张将身心投入自然的怀抱, 优游于山水林泉之中,追求一种人格的解放及自由的获得. 宗白华认为:”画家诗人游心之所在,就是他独辟的灵境, 创造的意境,作为他艺术创作的中心之中心.”[21难以想象 若没有终南山辋川I别墅的灵山秀水,王维诗中”明月松间 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的高雅情致从何而来; 没有鹿门山下的百亩田庄,孟浩然笔下”开轩面场圃,把酒 话桑麻”(《过故人庄》)的闲适神态如何呈现!祖咏诗 日:”田家复近臣,行乐不违亲……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 沦.”(《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可谓一语破的.以可 追求的世上田庄取代缥缈的世外桃源,也就不奇怪了.生活 的富足安乐使他们悠然自得,题咏唱和,名士风流的隐逸生 活得到普遍实现,进退有所,士大夫文化心理结构的平衡性 的确找到了最佳载体. 三,盛唐诗歌创作的文化符号:心灵外化,秉扬名立世 之志,寓调理性情之意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