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新语文教学之我见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创新语文教学之我见
郭兰飞 陕西省榆林市特殊教育学校 719000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作为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肩负特殊使命的教育,如何在时代的大潮下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转变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转化成让学生主动参与的“学堂”。
一、时代在变化,“时移则备变”,传统的“教堂”难以培养出适应形势的高素质人才,语文教师必须告别布道者的“教堂”
长期以来,我们崇尚“师道尊严”的传统授课方法,在教学中遵循“教师讲,学生记,教师给,学生受”的传统授课模式,授课方式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止步不前。在课堂上教师看到的是一片赞同之声,而教师在课堂则如同教堂的牧师,在“欲要给学生一杯水,须先自己有一桶水”的“灌注式”教育思想指导下,教师滔滔不绝,口如悬河,自得其乐,讲求自己的权威地位,追求“一言堂”式的欣欣向荣的“大一统”局面。而学生呢?惟教参是从,惟教师马首是瞻,亦步亦趋,在课堂上如履薄冰,胆颤心惊,不敢越雷池半步,从而失去了自己思考的机会。这种语文教学模式把学生培养成了书本和教师的应声虫,学生除了会鹦鹉学舌般生搬硬套炮制教师和教材的观点以外,毫无创新可言。这种“牧师式”的教育方式,遏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时代要求格格不入。语文教学要想焕发青春的活力,必须告别教师“布道者”的教堂,而探求培育创新人才的模式。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应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教堂”转化成充满活力的“学堂”,让学生在创新中体味语文学习的快乐
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语文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和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剥夺了学生思维的权利。有句富有哲学色彩的用语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新课改精神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存在,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会思索,学会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创新中全力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
1.要让学生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放下架子,做到与自己的学生在语文课程中“共舞”
“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学生的自身经历、性情气质、知识素养不同,对于语文课本的内容理解就不同。实际上,语文课本的内容原本应该是任教师和学生在一定的框架内想象力任意挥洒驰骋的文本,是教师和学生“戴着脚镣跳舞”的脚本,但传统应试思想指导下的语文教师却对此置若罔闻,非得让自己学生的脑子成为自己思想和教参答案的跑马场不可。在新课改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教师必须放下“惟我独尊”的架子,与学生达到“共舞”的理想境界,共同体会感悟课本的知识,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本知识中开拓出更广阔的天地。
2.要想让学生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语文教育必须走出“小语文”般“教义”的局限和限制,让学生在“大语文”中充分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
传统的语文教育拘泥于“小语文”,学生就如同在教堂中接受“教义”,只需要“读读课文,做做练习题目”就可以了。这种学习方式,其危害是钻入语文学习的死胡同里,致使学生的思维越来越窄,很难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大语文”意识,让学生在大语文学习中充分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
3.要想让学生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语文教学必须走出书本的“象牙塔”和“教堂”,让语文学习在广阔的生活中加以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语文教学应该“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并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拘泥于“象牙塔”之中不能自拔,脱离了现实的土壤,结果“高处不胜寒”,从而“曲高和寡”,也难怪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结合新课改的精神,我们应该在与现实和生活的交叉和整合中开阔学生视野,让语文走出“教堂”,在生活和现实中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语文学习倡导教师之间平等对话,但决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学生,有时教师还必须当好“道??牧师”
语文课程是一门人文性课程,在不自觉中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创新,必须在坚持正确的道德理论观指导下进行,正如《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的,应该重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