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课件.ppt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课件

*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一、李白创作的浪漫主义特色 李白的词作体裁以七古、七绝见长。 唐人所编的李白集子,现在没有流传下来。 北宋有《李太白文集》30卷,刻于苏州,世称“苏本”。 今人瞿蜕园、朱金城的《李白集校注》是迄今为止李白集注释中最详备的本子。 关于研究李白的著作: 王运熙等著《李白研究》等。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浪漫主义艺术魅力。 1、感情奔放豪迈,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 2、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 3、语言明朗、活泼、隽永,词采瑰伟绚丽,风格飘逸自然。 一、李白创作的浪漫主义特色 二、李白的生平和思想 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一带)。先世在隋末因罪徙居中亚。他诞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坦),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四川江油县)的青莲乡,因自号青莲居士。 二、李白的生平和思想 (一)蜀中时期(701-725) (二)安陆为中心的漫游时期(725-742) (五)安史之乱时期(755-762) (四)东鲁漫游时期(744-755) (三)长安时期(742-744) 二、李白的生平和思想 儒家经典的学习 (一)蜀中时期(701-725)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上安州裴长史书》)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赠张相镐》) 二、李白的生平和思想 受到道教思想深刻影响 (一)蜀中时期(701-725) “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 (《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居》) “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 (《感兴》八首其五) 二、李白的生平和思想 热衷于纵横术和剑术。 (一)蜀中时期(701-725) 大匡山 赵蕤 《长短经》十卷 主经邦济世的事功之学。 二、李白的生平和思想 (二)安陆为中心的漫游时期(725-741)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洞庭、庐山、金陵、扬州,复折回湖北安陆。后北游洛阳、龙门、嵩山、太原,东游齐鲁,南游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游踪所及,几半中国。 李白的漫游有恣情快意的一面,但也有他的政治目的。 二、李白的生平和思想 (二)安陆为中心的漫游时期(726-741) “不屈己,不干人” “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久在草泽间,诗文名动京师” 幻想着“平交王侯”、“一匡天下”而“立抵卿相”。 二、李白的生平和思想 (三)长安时期(742-744) “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置于金鸾殿,出入翰林中,问以国政,潜草诏诰,人无知者”(李阳冰《草堂集序》)。 元丹丘 玉真公主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逢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二、李白的生平和思想 (四)东鲁漫游时期(744-755) 洛阳 杜甫 高适 齐州紫极宫 北海高天师 道箓 此时寄家东鲁,又开始漫游,期间到了宣州一带。 这时期李白的生活是窘困的,心情也很悲愤,但始终没有丧失他的乐观和自信,也没有放弃他的政治理想。 二、李白的生平和思想 (五)安史之乱时期(755-762) 庐山屏风叠 “平生不下泪, 于此泣无穷” 二、李白的生平和思想 (五)安史之乱时期(755-762) 上元二年(761),闻李光弼率大军征讨史朝义,他由当涂北上,请缨杀敌,但行至金陵,因病折回。次年,宝应元年,李白病死在他的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家。初葬采石矶,后人遵诗人遗志,改葬青山。 三、《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 (一)写作背景 这是天宝末年(753),李白在宣城期间饯别秘书省校书郎李云之作。 全诗辞语慷慨豪放,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 三、《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 (二)文本赏析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发端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结。 这里既蕴含了“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的精神苦闷,也融铸着诗人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感受。 生动形象地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一触即发、发则不可抑止的感情状态。 突转:面对着寥廓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