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少腹逐瘀汤治疗痛经的临床体会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少腹逐瘀汤治疗痛经的临床体会
张颖达1 王翠霞2
(1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 辽宁沈阳 110032)
(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 辽宁沈阳 110032)
【摘要】痛经是妇科临床常见的疑难病,虽病因复杂,但寒凝血瘀型尤为多发。少腹逐瘀汤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并酌加补气血,温脾肾之品,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确有标本兼治之功。
【关键词】痛经 少腹逐瘀汤 寒凝血瘀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6-0372-02
痛经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的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亦称经行腹痛,严重者可伴有恶心呕吐,冷汗淋漓,甚至因痛剧而晕厥。
痛经的发病多因寒凝气滞,或湿热瘀阻,使冲任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发为实证痛经;亦可因气血虚弱,或肾气亏损使子宫失于濡养,“不荣而痛”而发虚证痛经。
临床中寒凝血瘀的实证痛经较为多见,若妇人素体脾肾阳虚,寒盛于内;或冒雨涉水,贪食生冷,寒湿风冷内侵,客于冲任胞宫,逢经期气血变化之时,使血滞不行,留聚而痛。表现为经前或经期下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畏寒肢冷,经量少而色暗有块,苔白脉沉。
治疗由实寒引起的痛经,导师多选用少腹逐瘀汤化裁治疗,以化瘀止痛,温经散寒,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少腹逐瘀汤出自清代医家王清任,由小茴香、干姜、元胡、没药、当归、川芎、官桂、赤芍、蒲黄、灵脂组成,方中官桂能补火助阳,温通经脉,散寒止痛;炮姜温经散寒,通脉止痛,其性守而不走,善去脏腑之沉寒,发诸经之寒气。二药同为君药,以祛经脉之寒。当归、川芎、元胡、吴茱萸养血活血,温经散寒,行气止痛共为臣药。蒲黄、五灵脂活血止痛,化瘀止血;香附疏肝理气调经;小茴香温肝暖肾,散下焦之寒,理气止痛。诸药合用,共成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止痛之功。
典型病例一则:
患者李某,女,22岁,未婚,2011年10月24日以“经行腹痛8年,加重2月”为主诉来门诊就医。
该患14岁初潮,每于经前即小腹疼痛,拒按,得热则舒,血块较多,块下痛减,常持续2-3天,疼痛难忍,须服止痛片才得以缓解。末次月经9月21日,量少,色暗,较多血块,经前小腹突发剧痛,拒按,热敷并口服布洛芬得以缓解。今晨又觉小腹冷痛,遂来院就医。现自觉小腹痛,拒按,形寒肢冷,二便可,舌暗、苔白,脉沉紧。两月前被雨淋而患感冒,治疗后已愈。
分析:该患痛经8年,每于经前发作,拒按,得热觉舒,平素畏寒肢冷,说明素体脾肾阳虚;又被雨淋,使寒邪更甚;经来量少,色黯,血块多,块下痛减,是寒邪与血相结,瘀滞子宫,行而不畅,不通则痛;舌暗、苔白,脉沉紧,俱符寒邪内阻,气血瘀滞之象。
诊断:证属寒凝血瘀之痛经,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止痛,治以少腹逐瘀汤加减。
处方:小茴香15g 干姜10g 元胡15g 五灵脂15g 没药10g 赤芍20g 杜仲20g 川芎15g 当归25g 蒲黄15g 肉桂10g 红花10g 乌药20g五剂水煎服。
11月1日复诊,末次月经:10月26日-10月31日,本次月经来潮腹痛明显减轻,血块渐少,经色转暗红,仍畏寒,纳差,舌质暗,苔薄,脉细。考虑患者虽有寒邪凝滞,但经后血海骤虚,不可一味攻邪,使虚者更虚,应予以养血活血,温经散寒,以使标本兼治。遂改前方,治以四物汤补益气血,酌加益肾填精,化瘀通络之品。
处方:当归20g 熟地20g 白芍30g 川芎15g 五灵脂15g 杜仲15g 寄生15g 干姜10g 巴戟天15g 黄芪35g 白术15g拾剂水煎服。
11月22日三诊,已无明显寒象,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略滑。考虑经期将至,应使经血流通顺畅,而熟地有过于滋腻之嫌,白芍亦有收敛之功,于上方中减熟地、白芍、白术,加乌药20g 蒲黄15g 元胡15g 没药10g七剂水煎服。
12月3日四诊,经净第四日,经前及经期均未发腹痛,经量较前明显增多,色转红,无血块,面红润,手足温,食欲佳,偶有腰酸,二便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略细。来潮未腹痛,经色、量、质皆趋正常,面色转红,手足已温,可见体内寒瘀已祛。偶有腰酸,脉略细,乃经后血海空虚,肾气不充之故。继以11月1日方,改巴戟天为25g七剂水煎服。
半年后随诊,痛经未再,诸症皆愈。
体会:本案中,该患素禀脾肾阳虚,恣食生冷,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钢筋工“晨会”“班前会”讲话内容.docx VIP
- 声学基础许肖梅 著课后习题答案 科学出版社资料资料资料.pdf VIP
- 如何选择数码相机.pptx VIP
- 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实验报告单.docx VIP
- 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实验报告单.pdf VIP
- 职业技术学院畜禽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VIP
- 省级工法-斜屋面盘扣架顶部支撑施工工法.pdf VIP
- 2024-2025学年北京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分类汇编:作文-.pdf VIP
- TZGCMCA 008.1-2024 建筑信息模型 数据资产价值评估规范 第1部分:公路工程.pdf VIP
- 红色文化融入中学美育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