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50例病毒性心肌炎诊疗体会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150例病毒性心肌炎诊疗体会
孟莉琴(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五原县人民医院 内蒙古五原 015100)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7-0197-02
【摘要】本文通过了解病毒性心肌炎(VMC)的临床特征以帮助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得出: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特征表现不典型,呈非特异性,采用综合治疗效果好。
【关键词】心肌炎 诊疗 儿童
病毒性心肌炎(VMC)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因其表现轻重不一,除了心律失常易被发现外,由于多为非特异性表现,临床易忽视造成漏诊。为此,我科于2006年5月—2009年5月对可疑心肌炎患儿予以相应的检查,选择符合心肌炎诊断的150例进行诊断治疗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治疗资料 可疑心肌炎患儿250例,按1999年9月昆明全国小儿心肌炎,心肌病学术会议修订诊断标准,检出心肌炎150例???150/250),其中男89例,女61例,年龄0—6个月31例,6个月—3岁18例,6—14岁9例。
1.2起病情况 VMC组就诊前1—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28%),肺炎(15%),轮状病毒肠炎(42%),其它(15%);首发症状与体征:低体温8%,呼吸急促24%,面色青紫10%,心率失常7%,夜间哭闹12%,纳差30%,心慌90%;其常见体征依次为:早搏、心动过速、心尖区第一心音低钝、新的心脏杂音。
1.3 诊断性检查 全部病例进行心电图及心肌酶谱、X线胸片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因条件限制不能进行病毒病原学检查。该150例患儿有心电图改变者102例,其中ST-T改变46例,Q-T间期延长11例,频繁早搏21例,1-2度房室传导阻滞6例,其中心电图重叠异常18例。X线胸片检查发现心脏扩大9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单纯心脏扩大17例,合并二尖瓣、三尖瓣反流11例,合并心包积液1例,合并射血分数缩短分数下降4例(即4例重症VMC患儿),总异常率22%。150例患儿做心肌酶谱检测均有CK升高,CK-MB大于CK总量6%,心肌酶谱异常同时检测 cTnl和CK-MB,两者均升高28例(包括4例重症VMC患儿),两者均正常35例,cTnl升高但CK-MB正常9例,CK-MB升高但cTnl正常30例,CK-MB升高的阳性率为56.9%(58/102),高于cTnl升高的阳性率36.3%(37/102),P<0.05。cTnl和CK-MB正常,本文也有35例,因此,心电图结果必须结合临床及其他辅助检查来综合诊断。
1.4治疗 对明确病例除了原发病的治疗外,常规进行能量合剂,大剂量VC,1,6-二磷酸果糖加黄氏治疗,对准治性及重症心肌炎加用高效丙种球蛋白和激素治疗。一般输液治疗2周以上改为口服果糖及VC,ATP片等治疗3—6个月,期间每1—2个月复查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每3—6个月复查X线胸片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病情好转121例,病情好转不明显29例。
2 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年龄多在6个月—3岁,考虑与该阶段儿童免疫力低下,心脏自身发育不完整及新陈代谢快,心脏负荷大有关。VMC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被原发病掩盖病情,有时候症状轻微易被疏忽。但胸闷乏力等症状与心肌损伤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可帮助临床诊断。心电图是VMC诊断的重要指标,因为VMC是心肌组织的炎症反映,包括心肌变性坏死,这些改变必然反映在ECG上。本资料也显示,150例VMC患儿ECG异常102例,占68%,与心肌损伤有相关性,但是,临床上仍有部分心肌炎患儿心电图表现完全正常。24小时动态心电图就是一种很好的检查手段,它能发现一过性或潜在性心律失常,对心肌炎的诊断更有重要意义。心脏彩超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非创伤性测定心脏大小和功能的工具。目前,有人报道[1]运用新的超声技术如心肌组织密度分析,组织Dopple可区分VMC患者与正常人,简捷、无创伤性,很适合临床使用。心肌酶谱有临床诊断VMC常规做的检查,其肌酸激酶,CK-MB,LDH同工酶升高可作为心肌损伤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但心肌酶谱存在灵敏度低,特异性差及阳性时间窗等不足,且骨骼肌损伤后亦可导致肌酸激酶及CK-MB升高,目前已经有报道该酶容易受年龄[2]干扰因素的影响,故只根据肌酸激酶及CK-MB升高诊断心肌炎可致误诊。而cTnl水平于24小时达高峰,5—10天后降至正常,其反映心肌细胞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CK-MB,有较宽的诊断时间窗,是临床诊断VMC的特异性指标。cTnl和CK-MB两者其一升高作为心肌损伤的指标时,测其阳性率上升至64.6%,较单纯检测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