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呕吐患者的护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治疗呕吐患者的护理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中医治疗呕吐患者的护理 张玉凤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150001)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0-0307-02 【摘要】 目的 讨论中医治疗呕吐患者的护理。方法 配合中医治疗进行护理。结论 密切观察呕吐发生的诱因、次数、时间、发作规律,呕吐物的量、色、质、气味及伴随症状,以辨别虚证和实证。 【关键词】中医 治疗 呕吐 护理 【护理评估】 1.评估呕吐物的性状与气味 呕吐物的气味、性状常反映病变的寒热虚实、病变脏腑等。呕吐物酸腐难闻,当属饮食停滞,食积内腐;若呕吐黄水味苦,多由胆热犯胃,胃失和降;若呕吐物为酸水绿水,多因肝热犯胃,胃气上逆;若呕吐物为浊痰涎沫,多属痰饮中阻,气逆犯胃;若呕吐清水,量少,多因中气亏虚,运化失职。 2.评估虚实 《景岳全书middot;呕吐》指出:“呕吐一证,最当详辨虚实。”实证多由感受外邪,饮食停滞所致,发病较急,病程较短,呕吐量多,呕吐物多有酸臭味;虚证多属内伤,有气虚、阴虚之别,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常伴精神萎靡,倦怠乏力,脉弱无力等症。 3.评估呕吐的时间与饮食的关系 饮食稍有不慎则呕吐,多为脾胃虚弱;突然发生的呕吐,伴有外感表证者,多为外邪犯胃;餐后骤起而集体发病者,疑有食物中毒;有暴饮暴食史,而后发生呕吐,多为食滞内停;大怒、紧张或忧郁,而后发生呕吐,多为肝气犯胃;展间发生呕吐在育龄女性,要考虑早孕;服药后出现呕吐,则要考虑药物反应。 【主要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1.呕吐 与气滞、食积、脾虚、外感有密切关系。 (1)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呕吐发生的诱因、次数、时间、发作规律,呕吐物的量、色、质、气味及伴随症状,以辨别虚证和实证。怀疑中毒者,应立即留标本送检,并用压舌板刺激咽部引吐,以尽可能、尽快排出胃中积滞毒物及食物。 (2)生活起居护理 ①呕吐时,应帮助其坐起或侧卧,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引起窒息。 ②及时清除呕吐物,保持病室清洁卫生,吐毕给予温开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及时更换污染衣物被褥,并开窗通风。脾胃虚弱者,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3)饮食护理 呕吐严重者,应暂停进食,或只进清淡流质饮食,症状好转后,可给予素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进食前可用生姜擦舌或姜汁滴舌或咀嚼酱生姜,以降逆止呕。忌食有刺激性的食物,如葱、酒、大蒜等,以及滋腻、腥臭食物。 外感寒邪,可服姜糖苏叶饮(《本草汇要》),以疏邪解表,和胃止呕。 饮食停积,不宜过早止呕,应使胃中所滞食物全部吐出,或服用山楂萝卜汤,以消食化滞。 痰饮内阻,可用陈皮10克,生姜5克,煎汤饮;可服用生姜橘饼饮,以温化痰饮,和胃降逆。 肝气犯胃,可服橘茹饮(《医宗金鉴》),以理气和胃,降逆止呕。 胃阴不足:忌食烟、酒、葱、蒜、辣椒等辛温生火的食品,以免损耗胃阴。饮食以清淡,略带寒凉性味的食品为宜,如绿豆汤、莲子汤、鲜果汁等,可服用丁香梨(《圣济总录》),以养阴益胃,降逆止呕。 脾胃虚寒:忌食生冷油腻不消化食物,可服用羊肉羹(《饮膳正要》),以温中健脾,和胃止呕。 (4)情志护理 对病人进行精神安慰,消除其紧张情绪。 (5)用药护理 药物使用上,避免含油质多及有腥臭气味的药物,如瓜蒌仁、桃仁等,不宜作止呕之剂,而尽可能选用刺激性气味小的药物,如橘皮、生姜、法夏、代赭石等,防止随服随吐,更伤胃气。可服玉枢丹0.3克,以降逆止呕。内服汤药,胃热者应偏温服,胃寒者宜热服。中药要浓煎,少量频服为佳。 (6)针灸 主穴为内关、中脘、足三里。实证用泻法,寒者留针多灸;热者疾刺速出不灸,可配合刺血。虚证用补法,可平补平泻法,针后可配合温灸。穴位选用中脘、脾俞、胃俞、足三里、内关等。脾胃虚弱者,可艾灸中脘、足三里,以温胃祛寒。 2.潜在厥脱 与呕吐暴久,阴津耗伤,补充不足有关。 (1)严密观察患者心率、心律、血压、神志、面色、苔脉的变化,密切观察呕吐量、次数、皮肤弹性、光泽及口干情况、尿量以及有无失水和有无亡阴亡阳表现,必要时借助实验室检查以明确是否电解质及酸碱紊乱等,或送监护室进行监护和抢救。 (2)尽早补液:补足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口服补液时,应少量多饮,积极补充水分、电解质和维生素。剧烈呕吐,不能进食或严重水、电解质失衡时,主要通过静脉输液给予纠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