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黄疸

阳黄 4.疫毒炽盛(急黄) 症状: ⑴ 起病急骤,黄疸迅速加深,身目呈深黄色; ⑵ 壮热烦渴,呕吐频作,尿少便结,脘腹满 胀,疼痛拒按,烦躁不安,或神昏谵语, 或衄血尿血,皮下发斑,或有腹水,继之 嗜睡昏迷; ⑶ 舌质红绛,苔黄褐干燥,扪之干,脉弦数 或洪大。本证又称急黄。 六、辨证论治 阳黄 (疫毒发黄证)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开窍。 方药:千金犀角散。 犀角(用水牛角代之) —清热解毒凉血之要药; 黄连、栀子、升麻—清热解毒; 茵陈—清热利湿退黄; 生地黄、玄参、石斛、丹皮—清热解毒, 养阴凉血。 六、辨证论治 阳黄 (疫毒发黄证) 临床应用: 热毒炽盛者:加大剂量清热解毒药如金银花、连 翘、土茯苓、蒲公英、大青叶、黄 连、黄柏、生大黄,或用五味消毒 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地丁、 紫背天葵,重加大黄); 出现躁扰不宁或伴出血倾向者:加清营凉血解毒 药,如神犀丹之类,以防内陷心包, 出现昏迷。 六、辨证论治 “ ” 黄 疸 一、概述 (一)定义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的重要特征。 一、概述 (二)源流 1《内经》即有黄疸病证的论述,如《素问·平人气象论》说“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 2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把黄疸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五种,并对各种黄疸的形成机理、症状特点进行了探讨,创制的茵陈蒿汤是历代治疗黄疸的重要方剂。 一、概述 (二)源流 3《诸病源候论》根据病情发病的情况和所出现的不同症状,区分为二十八候。 4《圣济总录》又分为九疸、三十六黄。 5宋·韩祗和著《伤寒微旨论》,除论述了黄疸的“阳证”外,还特设《阴黄证篇》详述了阴黄的辨证施治,指出:“伤寒病发黄者,古今皆为阳证治之……无治阴黄法”。 一、概述 (二)源流 6元·罗天益《卫生宝鉴》总结了前人的经验,进一步明确湿从热化为阳黄,湿从寒化为阴黄,把阳黄和阴黄的辨证论治系统化,对临床实践指导意义较大,至今仍被采用。 7对黄疸的传染性及其严重性在沈金鳌著《沈氏尊生书·黄疸》中已有认识,其指出:“又有天行疫疠,以致发黄者,俗称之瘟黄,杀人最急。” 1.本病的证候特征是目黄、身黄、小便黄,以目白睛 发黄最为突出。发黄的程度、明亮度及病程长短不 同而标志着邪正的盛衰。 2.阳黄,黄色鲜明,伴有发热、口渴、苔黄腻等明显 湿热之象。 3.阴黄,黄色晦暗或如烟熏,伴有神疲畏寒、苔白腻、 脉濡缓等明显寒湿之象。 4.急黄,其色如金,伴有高热烦渴、神昏谵语等湿热 挟毒、内陷心营之候。 二、证候特征 外感 疫毒 内陷心肝、侵入营血 急黄 湿热 湿热熏蒸 酒食 遏阻胆液 阳黄 内伤 劳倦 寒湿内阻 浸淫肌肤 阴黄     积聚日久 脉络瘀阻 三、病因病机 三、病因病机 归纳 : 病位:脾胃肝胆(由脾胃波及肝胆) 病性:实证为主、或实中夹虚 病因:外因——外感时邪、饮食不节(主要是湿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