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治疗肝胆湿热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中医治疗肝胆湿热
何晓滨 (哈尔滨市南岗区和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跃进医院 150080)
【中图分类号】R57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9-0331-02
【摘要】 为了探讨中医治疗肝胆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根据以证为主、证病结合的原则,选取慢性胆囊炎胆石症中属肝胆湿热证者60例,进行临床分析。
【关键词】 中医治疗 肝胆湿热
一、证候
身目俱黄,色泽鲜明,右胁胀痛,纳呆呕恶,口苦,肢倦乏力,尿黄短赤。热重于湿者,兼身热烦躁,口渴欲饮,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腻或黄糙,脉弦滑数;湿重于热者,兼发热不畅,肢倦困重,口粘口腻,大便溏滞,舌红,苔黄白腻滑,脉弦滑或弦滑略数。
二、证候分析
湿热外邪侵袭,或酗酒过度,湿热内生,熏蒸肝胆,使肝失敷和之性,肝液泛滥而现色泽鲜明之黄疸;湿热阻滞肝胆,气血运行不畅而致胁肋胀痛;湿热阻于中焦,脾胃运化失常,升降不利,发为纳呆呕恶,口苦腹胀;湿热阻碍下焦,膀胱气化不利而致尿黄、尿赤。热重于湿者,可伤津化燥致腑实不通,或热甚动血,迫血妄行而致发热烦燥,口渴欲饮,大便秘结,苔黄燥或黄腻少津,脉弦滑数;湿重于热者,易困脾碍运,困遏阳气,引起发热不扬、口中粘腻、大便溏滞等症。
三、治法
清肝利胆。热重于湿者,佐以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之品;湿重于热者,佐以芳香化浊,利胆解毒之剂。
四、方药运用
(1)常用方
①热重于湿者,选用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化载。药用龙胆草、黄芩、栀子、茵陈、车前子、生大黄、赤芍药、生地黄、金银花、野菊花、北柴胡、生甘草。
本方以龙胆草大苦大寒之品为君药,大泻肝胆实火;以黄芩、山栀、茵陈清利三焦湿热为臣;佐以大黄、车前子引邪热下行,金银花、野菊花增强清热解毒之功。柴胡、生地、赤芍疏肝养血可凉血清瘀热;甘草缓和中气、调和诸药,防苦寒之性伤胃耗气,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泻肝胆实火、湿热之功。利胆退黄之余,又可防血热妄行及阴血耗伤。
②湿重于热者,可用甘露消毒丹化裁。药用藿香叶、白豆蔻、清半夏、石菖蒲、生薏苡仁、茵陈、木通、黄芩、连翘、赤芍药、郁金。
本方以石菖蒲、藿香、白豆蔻、薏苡仁、半夏芳香化浊,开泄气机,燥湿畅中,健脾利湿,同时配合茵陈、黄芩、连翘、木通清热利湿退黄。清理上中下三焦湿热同时可清热解毒,赤芍、郁金或营开郁。利胆退黄、方中芳香化浊、清热利湿解毒之品相配伍中,均佐以轻清宣透之品、宣上、畅中、导下以治中、浊化湿利,热清毒解。本方为治湿热交阻,弥漫三焦,气机不利,清浊混淆,且湿热并重或湿重于热证之良方。
(2)加减
黄疸较重者,加虎杖、秦艽、金钱草;热重于湿见高热烦躁者,加生石膏、知母、芦根、青蒿等;湿重于热见脘痞纳呆者,加厚朴、苍术、砂仁;湿重呕逆者,加草豆蔻、佩兰;若为痰湿蒙蔽心包;症见神识昏蒙,时或谵语,苔腻滑者,宜改用菖蒲郁金汤加赤芍、茵陈、苏合香丸;若热入心包见狂燥不安,神识昏糊者,可加安宫牛黄丸、至宝丹;有出血倾向者,重用生地黄,并加生茜草、紫草、生槐花等。
(3)临证参考
肝胆湿热之热重于湿者,极易导致瘀热互结,腑气不通而耗伤阴液,治疗应在清热通腑、活血化瘀的同时,重视护阴,重用生地,并加??玄参、麦门冬养阴之品;湿重于热者,湿遏阳气易致湿郁而热炽,必用赤芍、郁金活血解郁,以利湿邪清除。肝胆湿热期以清利肝胆为主,湿热基本清除则以健脾和胃佐以清疏为法,恢复期养肝健脾和胃为主,巩固疗效。
参 考 文 献
[1]王莉娟,赵鸿飞.静点血塞通注射液致急性药物性肝炎1例[J].吉林中医药,2007,27(4):51.
[2]复旦大学实用内科学编委会.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865.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71-373.
[4]刘铁军.中医下法治疗肝病体会[J].吉林中医药,2007,27(1):11-1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