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经典中的治未病与未病先防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中医经典中的治未病与未病先防
张学文(铁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辽宁铁岭 116003)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9-0394-02
【关键词】做好未病 未病先防 中医经典
治未病是中医学术思想的基本内容之一。《素问middot;四气调神论篇》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中医在两千年前就已经认识到,疾病的形成固然与外在邪气侵袭人体有关,而人体正气不足更是疾病发生的关键。是外因作用于内因的结果,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1 治未病—未病先防
中医经典著作《内经》非常重视人体正气的作用,因此,在《素问》开篇及其后的各篇中论述调气及养生,亦即治未病的一些原则方法。并在《素问?四气调神论篇》明确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此论从正反两方面强调治未病的重要性。《内经》的小金丹方“服十粒,无疫干也”,更是开创了药物预防之先例。
2 治未病—已病防变
《素问middot;刺热篇》曰:“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灵枢middot;顺逆》曰:“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劢者也……”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此处所谓“未发”、“未生”“未劢”,实际上是疾病初期,先兆已现,即疾病早期症状较少且又较轻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及时发现,早期诊治无疑起着决定性作用。强调在疾病发作之先,把握时机,予以治疗,从而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内经》中除上述三段明确提出“治未病”的概念外,还有一些隐含治未病思想的篇章,如《灵枢middot;贼风》提出的“故邪”概念,《素问middot;刺法论篇》所云“以法刺之,预平疴”。由此可见,《内经》的治未病方法是从实际出发,因而比较全面周到。这种经典的治未病思想,无疑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3 后世医家对治未病思想的发挥
汉代张仲景对六经病的防与治已为医家周知,其对治未病的理论也有精妙之阐发,如《金匮要略》中所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等。后世医家喻嘉言深谙仲景治未病思想之深义,他的《医门法律》就是以未病先防,已病早治的精神贯穿始终,如《中风门》中的人参补气汤便是御外入之风的绸缪之计。又如《金匮要略middot;血痹虚劳病》中对男子平人谆谆致戒,是望其有病早治,勿等虚劳成,喻氏深通其意,强调于虚劳将成未成之时,调荣卫,节嗜欲,积贮渐富,使虚劳难成。
唐代医家孙思邈是位极重视治未病的医家,他比较科学地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他反复告诫人们要“消未起之患,治未病这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他论治未病主要从养生防病和欲病早治着眼,“喜养性者,治未病之病”,其所著《千金要方》中载有一整套养生延年的方法和措施,有很高的价值。
治未病思想的内涵实际上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清代名医叶天士对于既病防变研究颇深,他在《温热论》中指出,“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这种提法,属未雨绸缪,防微杜渐之举,对于温病是控制其发展的积极措施。《内经》治热??主张“实其阴以补其不足”,故《温热论》的“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充分体现在护阴保津上,这也是温热病的特性是所决定的。从温病的证情看,一般是热偏盛,易出汗,更易伤津耗液。仲景治阳明腑实证之承气汤,实为急下存阴之法。后来吴鞠通在《温热条辨》中不厌其烦地提出保津液和防伤阴,其实均与叶氏“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之意吻合,均包含了治未病的思想。
此外,东汉华佗创五禽戏健身法用以治未病,晋代葛洪强调气功摄生治未病,以及朱丹溪对《内经》“不治已病治未病”曾作专著进行阐发等等,都是治未病的具体表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广东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已挂牌)名单明细表1126.doc VIP
- [产品_解决方案概述]华为FusionAccess桌面云解决方案6.2概述.pdf VIP
- 《华科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件——概率论》.ppt VIP
- 图集规范-浙江图集-2010浙G22管桩.pdf VIP
- 中建八局高大模板施工标准化图册(盘扣架脚手架)2024年 .pdf VIP
- 一种竹质柱状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 VIP
- Mogas金属硬密封球阀的构造特点.docx VIP
- T-CECS 10107-2020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技术要求(OCR).pdf
- 2025年高考真题解析课件:2025年全国新高考二卷英语读后续写(课件).pptx VIP
- 《江南逢李龟年》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