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五章 产品责任44-47条.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产品责任44-47条

本条的意义 完善消费者权益救济体系,更切实地维护消费者权益 规范经营者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减少产品责任纠纷和消费争议,节约国家的诉讼资源 2002-3-34 某商场家电部一员工在布置展台时,一通电的取暖器石英管突然爆裂,致其受伤。后查明事故原因是由于厂家不慎将几台质检不合格商品包装出厂。该员工欲通过诉讼向商家索赔,但不知应以产品责任还是以产品质量瑕疵担保为由诉讼。下列关于二者区别的表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A前者需要有现实损害,后者不需要 B前者属于侵权行为,后者属违约行为 C前者的责任承担形式主要是损害赔偿,后者则主要为修理、更换 D前者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后者一般先向合同相对人要求补救或赔偿 答案 ABCD 【案例】比较产品责任与产品质量瑕疵担保 1.产品召回是一种法定义务。因为产品召回不是生产者违反义务的后果,而是法律直接要求生产者承担的义务。 2.缺陷产品的不合理危险可分为三类:在交付时可以发现并且已被发现的危险;在交付时可以被发现但是未被发现的危险;在交付后由于科技进步等因素而发现的危险。这三种不合理危险都将导致缺陷产品被召回,但是由此产生的侵权责任却并不相同…… 3.发展风险抗辩问题:在产品提供者和产品使用者都不能控制危险时,将该种危险分配给产品的所有人和受益人符合正义并且无碍效率。在产品提供者已经发现而使用者尚未发现该种危险时,仍将该种危险分配给产品使用者,却会偏离法律的正义理念,因为产品使用者的人身安全显然优先于产品提供者的召回成本。但是,如果将该种危险完全分配给产品提供者却有损效率,毕竟该种不可预见的召回成本并未纳入产品提供者收取的交付对价。因此,应在二者之间进行适度折中以实现法律价值之间的和谐。 四、产品召回义务的法律性质 -法定义务说 第46条 产销者售后警示召回及侵权责任 【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条的侵权责任与除斥期间的关系。除斥期间,是指法律规定某种权利预定存在的期间。权利人在此期间不行使权利,预定期间届满,即发生该项实体权利消灭的法律后果。例如我国《继承法》上规 定:“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 的,视为放弃受遗赠。”这里的“两个月”即是除斥期间,该期间届满,权利人不行使权利,其受遗 赠权利即消灭。本条规定的侵权责任虽属于产品责任的特殊形态,但并未脱离产品责任的范围,并且我国产品责任期间为产品交付最初消费者满10年和明示的安全使用期两者中较长者,足以为使用者提供适当的保护。因此,本条的侵权责任应当适用《产品质量法》第45条的除斥期间。 适用本条时,还应注意本条的侵权责任与一般的产品责任的成立条件上有所不同,即受害人在证明产品提供者的违法行为时,不但要证明提供者交付的产品存在缺陷,而且必须证明产品提供者在产品投入流通后已经发现或者应当发现产品存在缺陷而没有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补救措施不力。 第46条 产销者售后警示召回及侵权责任 第四十七条 对生产者、销售者 适用惩罚性赔偿条件   第四十七条 明知产品存在缺陷仍然生产、销售,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 【条文理解】 惩罚性赔偿-行为人恶意实施某种行为,或者对该行为有重大过失时,以对行为人实施惩罚和追求一般抑制效果为目的,法院在判令行为人支付通常赔偿金的同时,还可以判令行为人支付受害人高于实际损失的赔偿金。 惩罚性赔偿的引入是我国《侵权责任法》的一个重大创新,体现了我国《侵权责任法》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第47条 对产销者的惩罚性赔偿 一、惩罚性赔偿的立法背景 1.公元前2000年的《汉莫拉比法典》规定,“若牧羊人以欺诈的行为窃取牛或羊,其应当赔偿所窃之物的十倍”;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1000年的《巴比伦帝国律令》规定,“若持有人故意藏信托物者,其应赔偿所隐藏物五倍的损害”等。 2.现代的惩罚性赔偿制度源于1763年英国的Huckle V. Money一案。惩罚性赔偿的发扬光大是在美国。伴随惩罚性赔偿领域的扩张,惩罚性赔偿的数额也越来越大,甚至达到受害人实际损失的数百倍。2000年美国某州法院的烟草公司天价赔偿案(终审推翻了)。 3.1993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是惩罚性赔偿制度首次进入我国法律体系。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 《食品安全法》第96条第2款 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10倍的赔偿金。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