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岩浆运动与岩浆岩
依据 SiO2含量的多少,岩浆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 酸性岩浆( SiO2 ? 65%) ● 中性岩浆( SiO2 65~52%) ● 基性岩浆( SiO2 52~45%) ● 超基性岩浆( SiO2 ? 45%) 岩石熔融需要的条件:温度高( 地表压力下 600℃岩石开始熔化 )压力低( 熔点低 ) 最好有水加入( 降低熔点,利于岩石熔化 ) 活火山(active volcano) ——现代仍在活动或周期性活动。 休眠火山(dormant volcano) ——人类史后喷发过,但长期以来静止 死火山(extinct volcano) —— 人类史前喷发过,史后从未喷发 形成于地下的侵入体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地质作用后暴露于地表 问题:1)岩浆、熔浆、熔岩的区别和联系2)喷出作用和侵入作用的区别和联系3)试总结酸性喷出岩的特点(包括喷出产物的性质、特征、喷出规模、喷出岩产状)4)侵入岩的产状有哪些? 岩浆的演化 从岩浆侵入活动开始,即形成向上运移,直最后冷凝成岩结束,是一系列物理、化学性质的演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岩浆挤入围岩向上运移,同时将热量传给围岩,本身温度降低,引起矿物的结晶。 混 染 作 用 与此同时,由于岩浆不断熔化各种围岩的结果,岩浆本身的成分也发生了“混染”。这种作用就称之为混染作用。 同化作用与混染作用,是从两个侧面来描述同一个作用过程,围岩被岩浆所同化,岩浆则被围岩所混染。岩浆,正是在这种不断改变周围岩石成分与产状的过程中,同时不断地改变着自身的成分与结构,使岩浆作用呈现为千变万化的复杂过程 岩浆中熔点较高的、富含铁镁的硅酸盐矿物(如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优先结晶,它们在岩体边部的含量较高; 而熔点较低的、铝硅酸盐矿物(如钾长石、斜长石、石英等)后结晶,则在岩体上部与中央部分相对集中些。 含有熔点高的重金属元素(铁族或铂族元素)时,常常因重力作用的结果在岩浆体的某些部位使重金属元素相对富集,以致于达到工业开采的品位要求而成为矿床 美国岩石学家鲍温(N.L.Bowen)在实验室证实了上述的结晶分异过程,给出了岩浆在温度逐渐降低的过程中,不同阶段结晶析出的矿物顺序,称之 鲍 温 反 应 系 列 侵入作用——岩浆由地下深处向上运移,未达到地表 而在地下占据一定空间并冷凝成岩的过程。 侵入岩(侵入体):岩浆在侵入过程中冷却、结晶而 形成的岩石 深成侵入体和浅层侵入体 围岩:包围侵入体的原有岩石称为围岩 第三节 侵入作用 第三节 侵入作用 侵入体产状 (按形态、大小、与围岩的关系等划成): 岩墙(岩脉):狭长板状侵入体。 岩床 : 板状侵入体。 延展方向与围岩层理平行 岩盆与岩盖 : 中凹边凸延展方向 与水平层理一致 岩株及岩基:规模大 第三节 侵入作用 侵入体产状 第三节 侵入作用 岩 浆 岩 产 状 第三节 喷出作用 岩墙 岩基 岩株 岩床 第三节 侵入作用 岩墙 岩基 岩床 火山口 火山颈 熔岩流 第三节 侵入作用 剥蚀作用使侵入体露出地表 第三节 侵入作用 第三节 侵入作用 第三节 喷出作用 3 1 2 4 5 第三节 侵入作用 第三节 侵入作用 同 化 作 用 岩浆在向上运移过程中利用较高的温度熔化周围岩石,或者以其较高的流体压力冲破围岩的阻挡而向上侵位,使围岩破碎并落入岩浆体内,使其逐渐趋向于变成岩浆体的一部分。 捕虏体:侵入体与围岩接触,接触带附近有 捕虏体,是尚未完全同化的围岩。 第三节 侵入作用 第三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