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钗黛形象接受史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6,钗黛形象接受史研究

第六章《红楼梦》人物形象接受史研究 第一节 清人对钗黛形象的阐释研究 提问: 1.什么是文学接受? 2.你是否了解王国维、胡适、鲁迅、俞平伯、蔡元培等学术大师对《红楼梦》的观点,请举出一例 3.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年(1949——1979)年,读者对钗黛形象的主要看法是什么? 4.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年(1949——1979)年,《红楼梦》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产生过哪些影响,你是否了解 4.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对钗黛形象的评价主要有哪些观点,请略谈一二? 5. 你是否了解有关红学的一些著作?请举例说明。 一、接受史的概念 1.文学接受:读者阅读、理解、阐释一部文学作品、根据文学作品进行新创作的过程。 2.接受史研究:以文学作品(包括普通读者、评论家、创作者)为对象,以不同阶层、不同时代的读者对文本的审美经验为中心,通过读者对作品审美反映状况的考察,进而探寻不同阶层、不同时代的读者在审美观念、价值取向上的差异、变化及其形成原因。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读者在阅读时都融进了他们的生命体验和文化心态,他们的理解又体现出历史文化的特点。 3.《红楼梦》与钗黛形象的接受历史 《红楼梦》诞生虽然才二百多年,在后代读者中的影响却超过任何一部作品。两百多年来,《红楼梦》被读者的接受历史生动地折射出历史文化各个阶段的特点。 小说中的两位女主人公林黛玉和薛宝钗,更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两种女性美的典范,体现着作者的审美理想,两百多年来对她们的理解与评价,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民族文化心态与审美心里的变迁历史。考察读者对这两个人物形象的接受状况,可以更为广泛地 而真实地探讨二百多年来民族审美文化的演进的特点和规律。 二、脂砚斋:钗黛兼美(1757——1791,手抄本时代) (一)脂砚斋、脂批、脂本 1. 脂砚斋:评点手抄本《红楼梦》(名《石头记》)最重要的一位评点者的笔名,一般认为是曹雪芹的一位叔伯兄弟,一般又将他作为评点手抄本《红楼梦》(名《石头记》)的曹雪芹的亲友集团的总称。 2. 脂批:以脂砚斋为代表的评点者评论八十回《红楼梦》(《石头记》)所有文字的总称。 3. 脂本:附有脂砚斋等人评点的八十回《红楼梦》(《石头记》)的各种版本的总称,又叫手抄本,八十回本等等。 (二)脂砚斋对钗黛形象的阐释 1.对林黛玉形象的阐释 (1)多情 “情小姐故以情小姐词曲警之,恰极恰当”——《牡丹亭艳曲惊芳心》回评,两个“情小姐”分别指林黛玉和杜丽娘,将她们相提并论。 (2)聪慧 以兰为心,以玉为骨,以莲为心,以冰为神,真真绝倒天下之裙钗——概括林黛玉人品才情,在其心目中,林黛玉是一位既超凡脱俗又冰雪聪明的钟灵女儿。 2.薛宝钗形象的阐释 (1)称赞其“德”: “雅量尊重”,宝卿待人接物,不疏不亲,不远不近,可厌之人,亦未见冷淡之态,行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蜜之情,形诸声色。——揭示出薛宝钗带人处世的特点,带有赞叹、歆慕之情 (2)称赞其“才” “博学宏览”、“有主见”;认的真,用的当,责的专,待的厚,是善知人者,故赠以“识”字——《识宝钗小惠全大体》一回中评价宝钗协助探春理家 3. 脂砚斋对钗黛的态度:钗黛并举,钗黛兼美 黛玉、宝钗二人,一如娇花,一如纤柳,各极其妙,各不相犯,使其人难其左右于毫末 宝卿博学宏览,胜诸才人,颦儿却聪慧灵智,非学力所致。 ——这些言论,都生动将钗黛并举,生动地区别出钗黛的容貌、气质、品性的特点,强调他们都是美的极致,显然是“钗黛兼美”的观点。 (三).脂砚斋“钗黛兼美”观点产生的原因 1.肯定“情”的原因,高扬“情”的解放,是脂砚斋评价《红楼梦》的着眼点,是清代后期理学压制有所松动、社会思想趋于解放的一种体现,所以他赞赏林黛玉 2.“理学”思想的影响还存在,使曹雪芹、脂砚斋推崇薛宝钗,而脂砚斋的推崇更甚于曹雪芹;(曹雪芹虽然也是钗黛兼美的,但在总体上还是倾向于林黛玉的),脂砚斋的兼美思想比曹雪芹更浓烈一些。 3.艺术观照:对家族的怀念,使他对小说中几乎所有的人都怀有赏爱、宽容的情感,钗黛在他心目中更是往昔美好生活、美好事物的象征。 二、“评点派”:钗黛优劣(1791——1911,刊本时代) (一)“评点派”:1791年(乾隆五十九)120回《红楼梦》问世以后,许多文人纷纷对之评点,评论,形成红学“评点派”。除了少数评点家继承了脂砚斋的观点之外,“评点派”最大的特点是用“道德评判”的方式来理解钗黛形象,形成了“钗黛优劣”的争论,“尊林派”和“尊薛派”的争论吗,在“红学史”上留下了浓彩重墨的一笔。 (二)评点派对钗黛形象的阐释 1.“钗黛兼美”(共尊型) “共尊型”,主要是在嘉庆时期,代表性的评论家是二知道人、诸联。其主要观点是: (1)黛玉“美而善为疾态,殊可人怜。荷锄葬花,开千古未有之奇,固属于雅人深致,亦深情者有托而然也。” (2)宝钗“外静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