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儿面神经麻痹6例临床及治疗分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小儿面神经麻痹6例临床及治疗分析
王其瑞(河南省荥阳市人民医院 450100)
【中图分类号】R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23-0156-01
面神经麻痹在成人较多见,小儿也可常常见到。我科2005年来治疗小儿面神经麻痹6例,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例患儿中男孩4例,女孩2例,年龄最大7岁,最小为刚出生的新生儿。所有患儿均在发病1周内到我科就诊。
1.2 临床表现
所有患儿均表现为单侧发病,5例患侧在左侧,1例患侧在右侧。表现为患侧额纹消失,闭眼不能,鼻唇沟变浅,对策口角下拉,伸舌时候舌尖偏向健侧,较大孩子出现鼓腮时候患侧漏气。1例出现低热及哭闹。患儿生命体征稳定,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其他部位体格检查未见异常,锥体束征均阴性。2例患儿病前1月内有明显的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1.3 辅助检查
6例患儿血常规检查均正常,血沉及C反应蛋白正常,肝功能及肾功能、心肌酶均正常,头部CT或头部MRI见异常。5例胸部X线检查未见异常。
2 治疗与转归
6例患儿中5例给与积极治疗,患儿入院后在排除了颅内出血、结核感染及其他激素应用禁忌症后及时给于应用地塞米松针,具体用法为每次0.2mg/kg,一日二次静脉注射,连续应用3-5天,最多用7天。同时应用维生素C及B组维生素,较大患儿配合超短波理疗及功能训练。应用激素期间同时静脉应用抗菌素防止继发感染。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在10天内均消失,出院后定期随访3个月,均无复发。1例新生儿患者确诊为先天性面神经麻痹,家长放弃治疗后失去联系。
3 讨论
面神经麻痹是指急性起病,非对称性的面神经受累导致病侧面肌完全或不完全麻痹,出现闭目不严等一系列表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分为核性和核下性瘫,多为茎乳孔以下病损所致,表现为病灶同侧全部面肌瘫痪,有眼睑闭合不能、眼裂增大,瞬目减少,闭眼时候眼球上窜,露出下巩膜(B ell征),眼泪外溢,额纹减少消失,不能皱眉抬眉,鼻唇沟平坦或消失,鼓腮时候病侧漏气、流涎,微笑或哭闹时候口角向健侧歪斜和下坠,唇音不清,婴儿吸吮困难等等。总之,面部肌肉的随意和表情运动均有障碍。1821年本病首先由Bell描述,称为Bell麻痹。主要是由于茎乳孔内的面神经的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中枢性面神经麻痹为核上性瘫痪,病灶为对侧下半部肌肉瘫痪,而上半部肌肉无或轻微瘫痪,常见于脑性偏瘫假性延脑麻痹、脑炎累及额叶后部或中央后回下部时。该病常常急性起病,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常为单侧,偶可见到双侧发病,确切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可能系风寒引起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痉挛、缺血水肿所致,也可能是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一种变异型。近年来认为本病与病毒感染有一定关系,如EB病毒感染(约占20%)、腮腺炎病毒感染、麻疹病毒感染、流感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等等,该病发病率报道不一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患病率为49.77/10万(陈良军,1992年)[1]。本病诊断不难,依据临床表现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即可作出诊断,但要注意排除一些疾病,如:带状疱疹膝状神经节综合症、莱姆病、颅后窝病变等。还有一种为先天性面神经麻痹,出生后即有临床表现,可因先天性面神经管狭窄所致,常伴有患侧听力减退或耳的畸形等。面神经麻痹在治疗方面可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这在缩短疗程和减少后遗症、提高治愈率方面有肯定的效果。有研究发现,面神经炎患者血清中的抑制T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而辅助T细胞的百分比率正常,T4/T8比值增加,这与格林巴利综合症相似。这一发现为激素治疗提供了免疫学依据[2]。我们对5例病人应用激素,效果良好,并且未见到有副作用,关键在于早期应用,并且及时停用。
参 考 文 献
[1]左启华.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52-654.
[2]韩仲岩,丛志强,唐盛孟.神经病治疗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80-18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语文(基础模块)下册》(中职)教案 第24课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二).pdf VIP
- 《磨床安全操作规程》.docx VIP
- 青2013G02图集-标准图集.docx VIP
- 第36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理论考试试题与解答.pdf VIP
- DB45_T1900-2018_芒果成龄果树管理技术规程_广西壮族自治区 conv.docx VIP
- 软件测试-全套PPT课件.pptx
- 类风湿关节炎情景模拟教学案例范文.docx VIP
- 2025广西公需科目培训考试答案(90分)——“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1).pdf VIP
- 化学核心素养引领单元主题学习之初探.docx VIP
- 钻床安全操作规程[共1页].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