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则得 多则惑——浅谈《道德经》里的廉政智慧.docVIP

少则得 多则惑——浅谈《道德经》里的廉政智慧.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少则得 多则惑——浅谈《道德经》里的廉政智慧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少则得 多则惑——浅谈《道德经》里的廉政智慧 (国网宝应县供电公司 江苏扬州 225800) 台湾大学傅佩荣教授作过一个比拟:如果花一个小时的时间看画展,每张画看1分钟,能看完60张,但是过眼烟云;如果花一个小时只看一幅画,你就能深深的记住他。这就是《道德经》中“少则得,多则惑”的道理。 《道德经》,相当于中国的圣经,他对执政者如何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如何正确认识身外的名利财富等都作了详尽而科学的论述,本人浅显的将之概括为《道德经》里的廉政智慧。 少,是一种获得。《道德经》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因此,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求目眩,不追逐声色之娱,重视内在的满足。这一章里,从色、音、味等方面,证明少则得,多则惑。回想生活中,“多则惑”无处不在。现代人喜欢每天上网不时地刷屏,获悉时刻更新的大量数据信息,但有用的着实不多,真不如把这些时间用于静静心心地读一本书,深度阅读,收获真知。“少则得,多则惑”,也寓意切不可贪婪、过度,古人早已通过“物极必反、乐极生悲”等思想进行论证。 在种种腐败案例中,犯罪分子之所以走上不法道路,大部分根源都在于一味地求多,多一点,多一点,再多一点。但凡贪官,都是没有管住个人欲望,贪得无厌的,这里不仅是指金钱,还包括对名声、对地位、对美色,等等,都是一种贪欲。回到我们廉政建设来说,很多曾经寒窗苦读,埋头奋战的贪官,就是因为没有明白“少与多”的哲学思想,没有能抵挡住声色犬马的诱惑,一步步走上犯罪的深渊。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欲望,并且一个实现之后,会接着有下一个。放纵私欲,追求过度的满足,利欲熏心,贪婪地聚敛财物,无限制地扩张自己的占有欲,逐步迈入犯罪的深渊。 少,是一种智慧。 《道德经》第五十二章,“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塞住感官的出口,关上欲望的门径,终身都没有病痛。找开感官的出口,增添纷难的事件,终身都不可救药。少,是减少欲望,少是一种智慧。 少私寡欲,注重内心的修养,是老子思想。“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道德经》第四十六章已说得明明白白。最大的祸患,就是不知满足;最大的过错,就是想要获得。没有比不知足更大的祸患,没有比贪得无厌更大的祸患。知足常乐一直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词语,孰不知他还蕴藏着深厚的哲学思想,不知足会带来祸灾、祸罪。没有贪欲,就没有祸患。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减少私欲,是修身之要务。在廉政建设中来,当一个人虽然还没构成犯罪事实,但已经开始贪欲膨胀的时候,就已经是廉政风险点,需要修身养性,化险为夷。所谓贪欲,不仅仅是贪官的罪孽,作为平常人,一定也要把握好尺度,不要在物欲横流的年代,乱了阵脚。 少,是一种境界。《道德经》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委曲反能保全,屈就反能伸展,低洼反能充盈,破旧反能生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少,是一种境界,“多”其实是一种多???。 日本推出的“断舍离”理论与《人民日报》倡导的“极简主义生活方式”,其实都蕴藏老子“少则得,多则惑”的哲学智慧。非必需的尽量不要,减少物质追求,坚持简朴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强大,是人生最朴实无华的境界。苏格拉底说,“当我们为奢侈的生活而疲于奔波的时候,幸福的生活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工作也是一样,不掺杂过多的主观意识形态、个人私欲去做事,而是执著、专注地把事情做好、做到极致,才是最高的境界。这也是《道德经》里灵魂思想——清静无为。无为是谦下,不张扬、不搅扰、不伤人,按客观规律去做事,不妄为。清静无为,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需要人生不断的历练与修心。它是弘扬的一种正道,用正确的方法去获得,而不是以不正确的方法去无限制扩张自己的欲望。廉政建设也一样,凡事得依法依规,按章办事,不踩红线,不越底线。 “少则得,多则惑”。生活上自律、精神上淡泊的人,也一定是廉洁自律的人!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