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选择中的新闻价值问题.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闻敏感 新闻是作为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报道,是记者从大量的浩如烟海的事件中筛选出来的,这种选择事实,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就是新闻敏感。没有新闻判断和敏锐的观察力,很难扑捉住具有影响力的新闻,碰到好新闻也可能失之交臂,可以说新闻敏感对一个记者来说就是一件必备的常规武器,取胜的法宝。 所谓新闻敏感性是指新闻工作者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迅速而敏捷地辩别和捕捉生活变动的信息并衡量信息含有新闻价值大小的能力,即新闻敏感性。新闻工作者应该时刻保持对社会生活敏锐的观察反应能力,能够从当前的事物之中看到它的发展趋势。要像猎人捕捉猎物一样,经常保持一种“进攻”的态势,抓到活蹦乱跳的“活鱼”。 就在美联社的新闻简报传到《纽约时报》新闻编辑室时,该报杰出的编辑主任卡尔·V·范安达(Carr V. Van Anda)立即同《时报》在哈利法克斯和蒙特利尔的记者以及该班轮拥有者——白星航运公司的办事处取得联系,了解到自收到第一个求救信号起半小时后,就再没有收到“泰坦尼克”号的无线电报。范安达由此确信,所谓的“不沉之舟“实际上已经沉没了。 经过两小时十分钟紧张而有序的准备,范安达及其部下在凌晨3点30分之前完成了本次报道的策划和组织工作。 有了新闻敏感,生活中到处都是新闻。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一次下乡,住在公社的办公室里,这个晚上一点动静也没有,什么事也没发生。可是范敬宜敏感地从“什么事都没发生”的事实背后发现了重大的新闻,写出了新闻名篇:《两家子公社干部睡上安稳觉 夜无电话声早无堵门人》。 相反,缺乏新闻敏感却使重大新闻漏掉: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泰勒刚当记者时,一次去采访一位名演员的首场演出,他去后得知,演出已被取消。既然不演了,他也就回去睡觉了。第二天,许多报纸都在重要版面报道了一条重大消息:这位著名女演员自杀了。泰勒漏掉了一条重大新闻。 新闻嗅觉不灵造成的终身遗憾 1971年7月9日至11日,基辛格对中国的首次访问,是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尼克松和基辛格本人对这次访问还不是很有信心,所以此行动以“波罗行动”为代号,意即像700年前意大利的马可·波罗那样冒险。7月1日,基辛格启程,两天后到达西贡,众多记者紧盯着基辛格的一举一动,《纽约时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报道了他的活动。第二天到了曼谷。6日抵新德里。8日抵巴基斯坦新首都伊斯兰堡,只有3个记者跟着,他很高兴。按既定日程,他需要在巴基斯坦停留48小时。他先去总统府拜会叶海亚·汗总统,在美国大使馆同大使共进午餐,然后出席叶海亚·汗总统特意为他举行的便宴。 在宴会达到高潮时,基辛格突然手捧腹部,连叫难受。叶海亚·汗总统大声说,伊斯兰堡天气太热,会影响基辛格恢复健康,要他到伊斯兰堡北边群山中叶海亚·汗的别墅去休养。基辛格正在迟疑不决,巴基斯坦总统坚决而且恳切地说,在一个穆斯林国家,要依主人而不是客人的意志作决定。基辛格手下的一位特工,马上派他的一个同事到山口别墅那里去打前站,了解情况。宴会结束,基辛格正在宾馆休息,打前站的特工打电话回来说,那里的别墅不宜于居住。 基辛格只好请巴方把那位倒霉的特工扣留在山中,因为这只是一出戏,基辛格并不是要去那里,而是要去中国。第二天,7月9日,伊斯兰堡凌晨4时,基辛格同他的随行人员乘坐巴基斯坦外交秘书苏尔坦·汗驾驶的军用汽车去机场,戴上一顶大檐帽和一副墨镜,以免偶然路过的行人把他认出来。在机场,一登上巴基斯坦航空公司的波音飞机,就看到从中国来迎接他的外交部美大司司长章文晋和其他中国官员。没想到,也在机场的一位巴基斯坦籍伦敦《每日电讯报》记者认出了基辛格,问巴基斯坦官员基辛格要去哪里。回答是要去中国。这位记者连忙向伦敦报社发了一条重要消息,伦敦的值班编辑“枪毙了”这条消息,骂这位记者准是喝醉了,基辛格怎么会去中国?真荒唐! 据这则资料说,事情是这样开始的:九届二中全会不久,西方记者根据我党进行的“批陈整风运动敏锐地感觉到:中共党内在接班人问题上,可能产生了某种对立和斗争,但程度如何,他们猜不出,也摸不到。直到1971年8月间,当时中国政局的发展,使所有研究中国大陆问题的专家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中共内部已经发生了重大事件。他们的依据是,自6月,8日以来,林彪已经销声匿迹;休兜妻子叶群也从7月11日开始,不再在公开场合庵面,8月1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身为国防部长的林彪仍未公开露面。尤其令人玩味的是,《人民日报》祝贺建军节的社论,一再强调必须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 1971年,国庆二十二周年,毛泽东没有登上天安门城楼,天安门广场也没有举行大型游行活动。这一年天安门广场上的集会游行活动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