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利哥”现象解析:当时尚越来越“犀利”.docVIP

“犀利哥”现象解析:当时尚越来越“犀利”.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犀利哥”现象解析:当时尚越来越“犀利” “犀利哥”现象解析:当时尚越来越“犀利” 来源:新京报 作者:黄维嘉 2010年03月10日07:47我来说两句(0)复制链接大中小大中小大中小  “犀利哥”为我们提供了“乞丐美学”的最新范例。一开始,他只是摄影爱好者测试新镜头用的人肉背景。   这是一个价值爆炸的时代,后现代与前现代混为一谈,潮流与原始相互调情。“犀利哥”的走红并不是“消费良心”或者“恶意调侃”,而是一次审美对生活的善意误读。其中关键的节点就是“乞丐美学”的生产和传播。   在有关乞丐的隐喻中,“自由”是头一条。犬儒学派创始人第欧根尼与亚历山大大帝的故事,可以看作最著名的一则乞丐寓言:第欧根尼像乞丐一样躺在木桶里晒太阳,亚历山大大帝走过来,允诺给他人世间的任何东西。第欧根尼却说:走开,别挡着我的阳光!这则寓言暗示,不要小看乞丐(特别是哲学家扮演的乞丐),因为生活粗鄙的人也拥有高贵的灵魂。寓言也证实,人们面对乞丐时的胆怯和天然的道德劣势由来已久。一厢情愿的帮助有居高临下、贬低对方之嫌,还容易把自己的愚蠢暴露无遗。   人们倾向于把“自由精神”的隐喻投射到“不乞讨的乞丐”(或流浪汉)身上。他们慵懒、寡言、随性,与外部世界的信息交换量很少,显示出对欲望的不屑和超然的态度。他们没有什么过于明显的表情和言语,形成了大块“意义的留白”,为阐释之笔的大肆涂抹提供了可能。   有关乞丐(或流浪汉)的隐喻在嬉皮士运动中达到顶峰。他们将底层诗意化,从吉卜赛人那里提炼出具有审美价值的部分:除了自由,还包括原始、狂野、神秘,甚至还有一点被主流“迫害”而产生的叛逆快感。   “犀利哥”为我们提供了“乞丐美学”的最新范例。一开始,他只是摄影爱好者测试新镜头用的人肉背景。原始帖子的标题十分乏味,叫《70-400G人像抓拍》,内容无非是各种技术数据。完成美学书写的是天涯网帖《秒杀宇内究极华丽第一极品路人帅哥!帅到刺瞎你的狗眼!求亲人们人肉详细资料》。它将繁琐的专业摄影数据,转换成了网络语法(华丽丽的天涯体)。那个最初作为“人肉背景”的乞丐也第一次有了名字。作为一种强调气质的美学命名,“犀利哥”与“春哥”、“凤姐”的简单结构拉开了距离。网友将“因陋就简”上升到时尚的高度,并痛心疾首地对日常审美做出了自我检讨。在网络文本中,这种将乞丐与观看者相互参照的“比较审美”留下了明确的痕迹。诸如“帅到刺瞎你的狗眼!”、“乞丐都比你帅”等等。其中“狗眼”一说,固然是网络文化的一种夸张表现(比如“雪夜裸体跪求”),更是旁观者们极度的自我鄙薄。“晒太阳的乞丐”迸发出的自由精神之光,到了“犀利哥”这儿,便外化为“型男之光”,令庸碌的旁观者自惭形秽。   犀利哥并不是第一个“被时尚”的乞丐。去年,曼哈顿乞丐克里斯就被捧成纽约最有时尚品位的乞丐。与“犀利哥”的街头抓拍照片相比,克里斯的照片是人为操作的结果,“冗余信息”更少,更接近寓言。   此外,电影《十月围城》中黎明的乞丐造型,也曾被网友发掘出“山本耀司”秋装的影子。而“犀利哥”之后,“深邃哥”之类的潮人乞丐照更是层出不穷。   值得注意的是,“犀利哥”式的乞丐美学存在一个循环论证:它用明星和名牌作为参照物说明一个乞丐有多时尚,而时尚恰恰在不遗余力地“抄袭”街头。不是“犀利哥”太潮太时尚了,而是时尚潮流早就“犀利哥”了。   时尚工业概括来自底层的叛逆情绪,将它符号化,生产审美意义,加价出售。想想牛仔裤,最初是美国工人的装扮,耐磨的布料能够应付粗重的劳动,如今已经成了“养”的对象。想想风衣,这种“堑壕服”最早的使用者是一战中的英军。能开能收的领子、宽松的下摆、胸背部的防水遮盖布,都是基于军人户外活动的需要。想想雪地靴,最初是澳洲人用两块羊皮裹一裹御寒用的,名字也很直白,叫做Ugly boots(丑陋靴),这种纯粹实用的东西现在也成了潮流。想想LV的“红白蓝编织袋”。设计师费了老大的劲,让它的皮革面料发出塑料般的光泽。不过,这次模仿逼真得有些过头,设计师不得不在它的一侧印上巨大的护身符———“Louis Vuitton Trunks Bags”,让时尚人士免遭误解。   现在,潮人乞丐“犀利哥”跟妈妈回家吃饭去了。在救助机构、医疗机构、亲人的介入下,我们眼看着“犀利哥”炫目的“型男之光”烟消云散。他的美学意义风化、降解,最终回到了庸常然而必要的生活逻辑之内。离开宁波的时候,他换上了高领毛衣和夹克衫。他的头发明显修剪过,帽子上的logo太大,一点都不潮。但这不妨碍这个场景成为一个温暖的结局。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