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浪漫派的“存在先于意识”到马克思的“社会存在
决定社会意识”
刘森林
中山大学哲学系
摘 要:通过对德国早期浪漫派关于“存在先于意识”的命题与马克思的“社会存在决定社
会意识”的命题之间关系的探讨,重新审视马克思思想转变过程中对唯心主义持批判态度的
浪漫主义所起的作用,重新审视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主题。马克思哲学的核心问题不仅仅是社
会唯物主义。如何克服和整合启蒙的内在矛盾,如何在现代性背景下克服虚无主义,也是马
克思哲学的重要主题。克服和遏制虚无主义,与克服和遏制唯心主义同等重要;两者联系在
一起。马克思对德国早期浪漫派所思考问题的继承,对其解决问题的方式的拒斥和超越,喻
示了这一点。
关键词:浪漫主义;马克思;Ur-ich;“存在先于意识”;唯心主义;虚无主义
众所周知,面对启蒙运动在知识启蒙与理性批判之间产生出来的如下内在矛盾,德国浪漫
派试图通过找到更根本的原我(Ur-ich)来克服之:知识的增多与作为生活更高目标的超验
价值及意义的日益被质疑和消解同时发生,启蒙的公众教育在消解公众美德和审美能力这些
启蒙自己追求的目标;而且,启蒙呼唤来的工业化、世俗化日益把生活分裂为机械、碎片、
“散文”,经验世俗的当下即是不断显得至高无上,从而使得崇高、本质日益式微,虚无主
义日益甚嚣尘上。
浪漫派对这个作为根本指归的 Ur-ich 的理解,对于后来促生唯物史观这个角度来说,最
有意义、最该得到讨论的就是它针对德国唯心主义的“意识先于存在”提出了针锋相对的命
题:“存在先于意识”。这个命题与后来马克思提出的“社会存在决定(其中包括‘先于’)
社会意识”这个唯物史观的根本命题具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微妙联系,两者之间具有微妙的
逻辑关联和逻辑通达性。马克思在波恩大学就学时所留下的文献记录极为有限,他在聆听了
他的浪漫主义老师 A.施勒格尔的课程,领悟到“存在先于意识”的朦胧含义时,究竟有何
感想,我们现在已无法确切而知。而且,当时的马克思因为没有像今天的我们一样脑子里已
经有唯物史观的思想,所以即使他受到“存在先于意识”这一思想的启发也不会像我们今天
第一次听到这个命题时那么大。固然我们还找不到或者说永远找不到这两个命题之间历史联
系发生的历史文献记录,但分析揭示两者之间的逻辑联系还是很有意义的。
一、马克思与浪漫主义的历史渊源
马克思与浪漫主义的关系,浪漫主义对马克思的影响,就不是一个简单地用“浪漫主义
是反动的,马克思告别了它”就能否定了的问题。这首先是由于以下两种情况:1.马克思从
小就受“尤其喜爱浪漫派诗歌”的冯·威斯特华伦的思想影响,这位男爵“灌输给了卡尔·马
克思对浪漫主义学派的热情,他的父亲和他一起阅读伏尔泰和莱辛,而男爵给他阅读荷马和
莎士比亚,这些都是他整个一生最喜欢的作家”。[1]2.如戴维·麦克莱伦所说,“马克思由
1 转载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冯·威斯特华伦激发的对浪漫主义的热情——这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家庭和原来学校的启
蒙运动的理性主义精神——随着在波恩的一年而增加了。波恩……的主流思想是彻底的浪漫
主义,最受欢迎的讲座(马克思参加了)是由奥·威·施勒格尔所作的有关哲学和文学方面
的。”[2]马克思在波恩大学求学时曾选过任课教师 A.施勒格尔的两门课——没有第二个老师
能做到这一点。当时,“不再喝酒和决斗之后,马克思大部分时间用来创作诗歌,并参加了
一个志同道合者的俱乐部”,但可惜的是,马克思“在波恩的 1836 年秋天写的诗歌没有保留
下来”,写给家里的信件也是如此。这使得我们无法找到更多的文献来确证此时马克思的思
想状况。但反映这一时期思想、大多写于柏林大学时的诗作表明,他用丰富的情感体悟着、
开启着那滞留在经验世俗生活中无法体悟和开启出来的“存在”,让这些“存在”从超越理
性的情感之流中涓涓流淌出来,滋润着他那颗渴求的心。马克思曾经专门写了一首讽刺黑格
尔的诗作“黑格尔,讽刺短诗”,讽刺黑格尔“只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