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保守治疗54例分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保守治疗54例分析
辽宁省凌源中医院 122500
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是一种非常危急的病症,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可导致残废或死亡等严重后果。对于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治疗,目前临床上主要有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方式,手术治疗危险性高,应用较少,保守治疗方式应用更加广泛。我院从1991年5月~2012年5月对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选择54例采用了保守治疗,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54例,男性38例,女性16例,年龄1~83岁,平均50.2岁。年龄段在15~50岁者占68%。54例均经CT扫描确认,单发性血肿52例,多发性血肿2例;硬膜外血肿21例,硬膜下血肿18例,脑内血肿13例,硬膜外伴脑内血肿2例。保守治疗阶段中转手术者1例。
1.2 治疗方式:(1)头部亚低温,保持32~35℃,应用5d;(2)床头抬高30℃;(3)持续低流量吸氧;(4)降颅压、血压、应用自由基清除剂。(5)控制液体入量,保持在2000ml以内;(6)预防感染,激素疗法;(7)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复查CT;(8)于1w后病情相对平稳,给予钙拮抗剂治疗。
1.3 治疗结果 53例经保守疗法治愈,中转手术的1例亦痊愈出院。
2 讨论
颅内血肿为产床多发病、常见病,是一种非常危急的病症,需积极治疗。而在病情的治疗方式上,既往的传统观念认为,外伤性颅内血肿一经确诊,即应手术,似乎是理所当然。但随着经验的积累,技术的进步,CT的跟踪,采用保守治疗者亦屡见不鲜,并有升温趋势,保守法的指征概括为:(1)意识清醒,浅昏迷,或昏迷程度经治疗逐渐变浅者;(2)症状轻;(3)无脑疝征;(4)血肿量小;(5)中线移位轻;(6)颅压正常或颅内压轻度升高者。
张荣勋[2]认为,中线移位5mm以下者可行保守治疗;Bullook[3]也认为,中线移位若超过5mm时不宜保守治疗;马景鉴[3]认为,中线移位8mm以下可手术治疗的指征。
Galbraith[3]认为,中线移位不是手术治疗的依据,但Miller认为,中线移位是决定手术的重要指标。曹国祥[1]报告4例中转手术者虽无中线移位,但均系双侧血肿,故不宜单凭中线移位与否而决定手术,本组有1例病人中线移位达11mm经保守治疗治愈。由此可见,要具体分析,分别对待。
Galbrauth[1]认为,颅内血肿选择治疗方法的指征除意识状态外,主要根据颅压监测得的颅内压高低而定。颅内压(ICP)>30mmHg均应手术治疗;20~30mmHg者观察治疗,<20mmHg者可行保守治疗。有人认为,无条件行颅内监护时,可用腰穿测压代替。腰穿压力在200mmH2O以下保守治疗,200~300mmH2O观察治疗,压力达300mmH2O以上者施行手术治疗。并担出,腰穿应该慎重,以免发生脑疝,不宜常规应用。
颅内血肿有吸收过程:一般3~7d开始部分液化和吸收,此时CT可见高密度灶边缘变淡、模糊。30d左右血肿可完全吸收或接近完全吸收。血肿吸收的速度与病人年龄、血量多少与血肿部位等有关,年龄小,血量少则吸收快;血肿部位以脑内血肿吸收最快,硬膜下血肿次之,硬膜外血肿最慢。颅内血肿病人的凝血机制多为正常,所以笔者对止血药的应用持否定态度。笔者认为,血肿既已形成,或等待吸收或手术清除。本文主要对我院的54例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给予所有患者采用头部亚低温、床头抬高、持续低流量吸氧、降颅压、血压、应用自由基清除剂、控制液体入量??预防感染等内科保守治疗,试验结果显示,53例经保守疗法治愈,中转手术的1例亦痊愈出院,内科保守治疗治愈率为98.15%,表明了内科保守治疗方法治疗急性外伤性颅脑血肿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与以上报道的结论相符合。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对颅内血肿病人要全面分析,综合判断,不宜固守某一指标而以偏概全。要深入细致动态地观察病人的意识演变过程,对细致观察病人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亦不算过分。需知,所谓“保守疗法的安全临界线”并非一定安全,随时都潜伏着病情恶化的危险。本组1例中转手术者即由于临床观察意识恶化,CT示血量增加终于经手术治疗痊愈。故此,要警惕性观察与待待,以选择和确定恰当可行的治疗方法,切忌迟疑观望,坐失良机。
参考文献:
[1]曹国祥,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非手术治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87.1:49。
[2]张荣勋,外伤性颅仙血肿非手术治疗的适应症探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5.3:161。、
[3]马景鉴,急性外伤颅内血肿的保守治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0.3:210.
[4]徐绪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