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光化性皮炎69例光斑贴试验临床分析.docVIP

慢性光化性皮炎69例光斑贴试验临床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慢性光化性皮炎69例光斑贴试验临床分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慢性光化性皮炎69例光斑贴试验临床分析 杜娟 胡跃 任捷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 2 0 0 0 4 0 ) 【摘要】目的 确定光接触性变应原在慢性光化性皮炎(CA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按照英国光学皮肤病研究组推荐的光斑贴试验方案,以Philips TL20W/09N为光源,采用20种光斑贴变应原,对69例CAD患者进行光斑贴试验。结果 69例C AD患者中光斑贴试验阳性58例占84.06%。最常见的变应原依次为氯丙嗪、对氨基苯甲酸、重铬酸钾。结论 光接触性变应原与CAD发病密切相关。CAD患者应避免接触光斑贴试验中呈阳性反应的变应原。 【关键词】斑片试验 光 皮炎 光变态反应 【中图分类号】R9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1-0060-02 慢性光化性皮炎(C AD)是一组好发于中老年男性以慢性光敏感为特征的病谱性疾病。一般认为CAD是一种对于变应原的迟发型变态反应。为探索???致本病发生的可能性原因,对69例CAD患者进行了光斑贴试验。资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69例于2008.6-2009.5就诊于我院皮肤科门诊的慢性光化性皮炎患者。入选标准:参照1990年Norris和Hawk标准[1]:①光暴露部位持续性湿疹样改变,持续时间ge;1年;②对长波紫外线(U VA)和/或中波紫外线(UVB)异常敏感;③除外多形性日光疹、卟啉症、红斑狼疮等其他光照相关疾病。受试者背部无炎症、色素沉着、瘢痕等;在接受测试前1月内未口服激素药物和/或免疫调节剂,1周内未口服抗组胺药物,3月内测试部位未直接接受日晒,6月内未服用光敏性药物。 2. 光试验 2.1 仪器:以短弧氙灯为光源的SUV1000日光模拟器(上海希格玛技术有限公司)中分别插入UVA(320-400nm)或UVB(280-320nm)滤光片,并分别通过UVA-MED 分光器或UVB-MED分光器,形成辐照功率自小到大以1.4倍递增的八个辐照孔(P M A2110探测头连接P M A2100辐照计测定UVA辐照强度:4.3-53.3mW/cm2,PMA2106探测头连接PMA2100辐照计测定UVB辐照强度:0.4-3.8 mW/cm2)。 2.2 方法: 所有入组患者分别在右前臂屈侧测定UVB-MED值(辐照剂量:9.6-95.9 m J/c m2),左前臂屈侧测定UV A-M ED值(辐照剂量:3.8-48.0 J/cm2),16-24 h后读取结果。UVB-MED值低于40 mJ/cm2定义为对UVB敏感,UVA-MED值低于40 J/cm2定义为对UVA敏感[2]。 3. 光斑贴试验 3.1 仪器:照射光源为一组10个Philips TL20 W/09 N荧光灯管(上海希格玛高技术有限公司组装),U V B含量le;0.5%,照射距离10c m,输出功率4mW/cm2,辐照计与MED测定相同。 3.2 光斑贴试验试剂:包括20种变应原,分别为硫脲、氯丙嗪、对羟基苯甲酸脂混合物、酮麝香、硫酸镍、甲醛、肉桂醛、肉桂醇、松香、檀香油、重铬酸钾、硫柳汞、葵子麝香、四氯水氧酰酰苯胺、三氯生、苯酮、对氨基苯甲酸、柠檬油、对苯二胺、磺胺。斑试器为聚氯乙烯塑料制成的IQ芯室。 3.3 方法:依照英国光学皮肤病研究组推荐的光斑贴步骤[3],将2份标准光斑贴变应原分别注入I Q芯室,分贴于上背部中线两侧(一侧作为照射侧,另一侧为对照),避开中线和肩胛骨;24h后去除IQ芯室。照射侧接受10J/cm2或1/2 MED(UVA-MED小于10 J/cm2者)UVA照射。照射距离10cm;照射过程中适当遮盖非照射部位,照射结束后仍以IQ芯室覆盖。照射即时和48h后读取结果。 4.判断标准[3]:依据反应程度,依次分为:0为无反应;plusmn;为可疑红斑;1为轻度红斑;2为中等度红斑;3为红斑、水肿;4为红斑、水肿、水疱。1级以上为阳性反应。对每一变应原而言,对照侧反应为阴性,照射侧为阳性,提示其为光变态反应;双侧均为阳性反应.如程度相同,提示其为接触性变态性反应;如照射侧反应程度大于对照侧,则为同时存在光变态反应和接触性变态反应。 结果 1. 一般资料:C A D患者共69例,男56例,女13例。平均年龄56.74岁(34~77岁),平均病程5.61年(1~30年),初发年龄51.13岁(22~75岁)。依据Fitzpatrick分类,所有患者皮肤类型均为IV型。 2. 光试验:UVA-ME D下降54例(78.26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