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的病情观察及临床护理.docVIP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的病情观察及临床护理.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的病情观察及临床护理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的病情观察及临床护理 康芳萍 甘肃省陇西县永吉乡卫生院 748199   【摘 要】[目的]总结慢性肺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的病情观察和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27 例病人均采取严密的病情观察,并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经综合治疗和精心观察护理,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缓解而出院。[结论]严密的病情观察和精心护理对病人的治疗效果及预后非常关键,采取得当的护理措施,可防止病情发展,降低病人的病死率,缩短临床症状改善的时间,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病情观察;临床护理【中图分类号】R54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10-084-0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是呼吸系统常见的一种疾病,多数继发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疾病,尤其是慢阻肺。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一般病程较长,在急性发作期病情往往严重、复杂、变化快,易合并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威胁着老年病人的生命和健康,所以在此期对病人的观察和护理显得至关重要。现对我院近几年来收治的27 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人的病情观察和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7 例病人均为我院2009 年11 月—2013 年12 月收住的住院病人,其中男16 例,女 11 例;年龄48 岁~75 岁;病程 10年~20 年;全部病例诊断均符合全国第3 次肺心病专业会议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诊断标准[1]。基础疾病:慢性支气管炎24 例,支气管哮喘3 例;诱因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气候突变。   1.2 治疗方法积极控制感染,治疗原发病,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控制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   积极处理并发症。   2 结果27 例病人中,除2 人因病情复杂,症状严重,合并明显的心肺功能不全及电解质紊乱,限于医疗条件,转上级医院进行治疗外,其余患者经综合性治疗和严密病情观察及精心护理后,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而出院。   3 病情观察和临床护理3.1 病情观察3.1.1 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心率、意识、呼吸等变化。如出现意识恍惚、表情淡漠、语言错乱、头痛、嗜睡、烦躁等性格及意识的变化,多是脑组织严重缺氧,甚至肺性脑病的信号;呼吸频率深浅的改变,如过快或过慢为早期呼衰的现象,慢而浅的呼吸可能为碱中毒,深而长的呼吸可能有酸中毒,快而浅表的呼吸可能肺部病变严重,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常为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现。血压明显下降、体温不升、四肢发绀,要考虑是否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特别是应加强夜间巡查,该病夜间常常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另外,病人夜间因处于睡眠状态,吸氧及鼻导管易脱落或堵塞,不能保证氧流量正常进行。   3.1.2 观察痰液及排泄物的性状及量要注意观察痰液的性状、量、黏稠等,如痰量增加且呈脓性黏稠,有感染加重的可能,可配合雾化吸入;有粉红泡沫痰咯出提示肺水肿。柏油样可能伴发消化道出血;尿量减少提示肺水肿和肾衰竭的发生,尿量增多要及时补充电解质;心力衰竭病人要准确记录出入量。   3.1.3 观察用药后的反应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以控制感染,保存呼吸道通畅为主,在失代偿期合并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时,积极采取强心、利尿、扩血管、抗凝、呼吸兴奋剂等药物进行综合抢救,纠正呼吸衰竭,改善心功能,护士要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熟练掌握不同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密切观察用药前后病人的病情变化,将用药后的有效信息及时准确地反馈给医生,给医生调整用药方案提供有力的临床依据。   3.2 临床护理3.2.1 一般护理①休息与体位 肺、心功能失代偿期应卧床休息,保证病人充分睡眠,促进心肺功能的恢复。呼吸困难严重者,取半卧位或坐位。   肺、心功能代偿期活动应量力而行,以不引起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度。   ②饮食护理 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清淡易消化饮食。水肿、少尿病人应限制水与钠的摄入。   3.2.2 心理护理急性期多急重、变化快,并且有不能治愈的可能性,病人及家属常产生悲观、失望、焦虑、恐惧的不良情绪,护士应注意护患沟通技巧,体贴关心病人,积极与病人及家属交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增加其安全感、亲切感,取得病人的信任,让病人以积极的心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   3.2.3 用药护理①镇静麻醉剂:重症呼吸衰竭病人应避免使用,以免呼吸抑制和咳嗽反射。   ②呼吸兴奋剂:观察有无恶心呕吐、烦躁、面红、肌肉震颤等不良反应。   ③使用排钾利尿剂:监测电解质变化,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