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曲剧马派艺术的研究与继承.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对曲剧马派艺术的研究与继承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我对曲剧马派艺术的研究与继承 张少华( 孟津县曲剧团 河南 孟津 471100) 中图分类号:J826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戏曲艺术的百花园中,“曲剧是一朵散发着清香的菊花”(冰心语)。因为它的音乐清新醇厚,活泼明快,既有北方音乐的激昂奔放,又不乏江南音乐的婉约绵秀,并且通俗易懂,纯朴亲切,极富浓郁的乡土气息,洋溢着中原人民热情、直朴、开朗、诙谐的率真性格,因而深受省内外观众多的喜爱。在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几代曲剧艺人的不断努力,逐渐由小面变大,由大变强,现已成为了河南第二大剧种,全国八大剧种之一。在多年的艺术实践和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技艺精湛、风格迥异的表演艺术家。马骐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下朝来一边走一边长叹……”,听到这韵味醇厚的马派曲调,声若洪钟、中气十足的嗓音,让喜爱曲剧马派艺术的各界观众情不自禁,欢喜若狂。   我就是众多喜爱曲剧马派艺术的观众之一,尽管我现在也在从事着和马骐老师同样的剧种和同样的行当。 一个人只要喜欢某一件事情,就会竭尽全力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奋斗、去努力。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我十几岁开始学艺,1983年参加工作,主工武生、须生、老生。后又调入孟津县曲剧团,依旧是主工武生、须生、老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武生行当已不适合我再去做了。经过多年的艺术实践,我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从艺多年来的追求是什么。于是,我在很自然的情况下,很轻松地转入到了一直喜爱的老生行当中了。而曲剧马派艺术的独特风格正是我一生为之追求的艺术流派。马骐先生主演过的一切剧目成为我转行当后的最大学习范本。优秀传统剧《寇准背靴》、《九龄救主》《孙安动本》《赵氏孤儿》《四进士》等都是我三天两头学习的功课。在这些剧目中,我最喜欢的还是马骐先生享誉全国的《寇准背靴》一剧。   研究曲剧马派艺术,就不能不了解马老师的从艺经历。这样会有利于更好地掌握马派艺术的特点和规律。   马骐老师1923年出生于河南封丘,17岁时被抓壮丁到重庆。逃跑后为了生计,阴差阳错地进入了当地由河南人创办的曲剧团,跟随祖籍鲁山的马文采先生学戏,从此开始了他长达七十年的艺术生涯。   马老师浑厚、质朴的唱腔风格是我一直为之痴迷。我作为一个须生、老生行当的演员,虽不敢说有多大成就,但嗓音条件还是很不错的,可咋也唱不出马老师那独特的味道。于是,我就更加注重对马老师从艺经历和唱腔风格的研究和揣摩。   1946年,马骐老师回到了阔别多年的老家河南,先是在灵宝县曲剧团工作,主工老生。在演出中,他感到原来一直高亢激昂的唱法和自己所饰演的老生人物的年龄、性格极不相符,就将唱腔改为低八度演唱。刚开始,感觉有力使不上,唱腔低沉,效果很不好。1953年,马老师进入渑池县曲剧团,从此,他艺术的春天来了。在团里,他一边向老艺人学习,一边吸收越调等兄弟剧种的唱法,逐步形成了以大本嗓为主、二本嗓为补充的独特的曲剧老生唱腔风格。   从1954年起,马骐老师开始主演《寇准背靴》。在这部戏中,他从生活中摸索、提炼出了“踢靴”的这一表演技巧,再配上传统的弹髯口、闪帽翅等技巧,将剧中的“寇准”一心为国、忠心耿耿又机智多谋、诙谐风趣的艺术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正是这部《寇准背靴》,让进入不惑之年的马老师开始大红起来。   1981年《寇准背靴》被拍成电影,1982年赴北京演出,《人民日报》、《北京日报》、《戏剧电影报》等首都媒体纷纷刊文报道,盛赞其高超的表演。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紫贵、李万春等京剧界的大腕看戏后评价马骐说,“运用弹髯口、闪帽翅、踢靴子等技巧,把寇准塑造得活灵活现”,因此而被誉为“活寇准”,成为了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   由于马骐老师对曲剧的特殊贡献,2005年,在首届河南曲剧艺术节上,被河南省文化厅授予“终身成就奖”;2008年,马骐老师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10年,在全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举办的“河南省中原曲剧传承保护中心”揭牌仪式的庆典演出中,88岁高龄的马骐老师又为来自省内外的近两千名观众演唱了他在《寇准背靴》中的经典唱段。   因为演出的流动性,我除了经常在电影、电视、光碟上看过和从收音机上听过马老师演出的剧目,真正在剧场中观看我还真没几次。这次在曲剧中心成立的晚上,亲眼目睹了88岁老人的风采,真是大开眼界。马老师的嗓音依然浑厚,韵味依旧独特。能在这么大的年龄时还能宝刀不老,可见马老师的艺术功底之深。   我了解了马老师的一些经历后,我对这位老艺术家充满了更深的敬佩之情,学习马派艺术的尽头也更足了。   我在团里,除了正常的行政管理工作外,还肩负一个主要演员的演出工作。在马派代表剧目中,我演出最多的就是《寇准背靴》中的老丞相“寇准”和《九龄救主》中的老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