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李东垣阴火论的认识.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对李东垣阴火论的认识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我对李东垣阴火论的认识 霍湛锋(江苏省沭阳县人民医院中医科 223600)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29-0353-03 金元四大家补土派代表人物李东垣,首先提出阴火一词,并在其《脾胃论》、《内外伤辩惑论》、《兰室密藏》、《医学发明》等主要著作中,反复使用阴火论述病理,时详时略,具体时直言心火、相火为阴火,有时还将阴火分别虚实落实在脏腑上,指导治疗用药;有时只言阴火,对其定位不明,审因含糊;总之对阴火概念无明确阐述。如何正确理解东垣所谓的“阴火”,阴火是怎么形成的?阴火的病理机制是什么?临床有何特点?怎么治疗阴火证?笔者在诊余学习东垣原著后,结合临床实践,对李东垣阴火论有点滴粗浅认识,现叙述于后,以供同道参考。 1、从阴火之名认识阴火含义 古人凡事必先正名,名正则言顺。东垣命名阴火,其用心良苦,分析其根据和道理有三方面。第一,东垣运用阴阳学说将人身生理之火分为阴和阳,《内经》称之为“少火”,同时又根据阴阳之中可再分阴阳,把属于人身阳气的生理之火又分阴阳,在《脾胃论》中引用《内经》原文“阳气者,若天与日,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作为立论之据,以区分阳气精和柔之不同作用,因此运用阴阳学说将生理之火分为“阴火”和“阳火”是顺理成章的;他在《内外伤辩惑论middot;吐法宜用辨上部有脉下部无脉》也说:“阳火之根,本于地下,阴水之源,本于天上。”这是从生理角度将水和火作为一对阴阳。阳气在人身是无处不在的,故五脏六腑都各自有其自己的火,此火在正常情况下,主要表现为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通常生理上将火分阴阳实际意义不大,因为无论阴火还是阳火,在人体都是阳气,都属《内经》所言的“少火”范畴,共同发挥温煦作用,所以他从生理上更突出地、多次的强调阳气和元气。同时他把人身病理之火也分为阴阳,《内经》称之为“壮火”,不论是阴火还是阳火,都是耗散元气的,他又称为“元气之贼”和“七神之贼”, 如《脾胃论middot;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说:“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又在《脾胃论-安心养神调治脾胃论》说:“《灵兰秘典论》云:lsquo;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rsquo;凡怒忿悲思恐惧,皆损元气。夫阴火之炽盛,由心生凝滞,七情不安故也。心脉者,神之舍,心君不宁,化而为火,火者,七神之贼也。”可见他说的“元气之贼”的壮火,范围很广泛,自然包括内外伤因素所导致的实火、虚火、郁火和君相邪火等,如何区分这些邪火的来源、虚实,东垣以阴阳为纲分类,更便于指导临床治疗。第二,阴火之名,源于《素问》而又富含新意,可能是受《素问middot;调经论》“阴虚生内热”之文的启发,他在《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引用《素问middot;调经论》篇原文“lsquo;阴虚生内热奈何?……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薰胸中,故内热。rsquo;脾胃一伤,五乱互作,其始病,遍身壮热,头痛目眩,肢体沉重,四肢不收,怠惰嗜卧,为热所伤,元气不能运用,故四肢困怠如此。”东垣为何不沿用《内经》“阴虚生内热”的通用称谓,推测是为了和阴液亏虚所致的内热区别,东垣临床认识到因七情和劳倦等内伤因素而致脾胃虚弱所导致的热中证,其主要病机是阳气不足,他在《脾胃论》中说“是以检讨《素问》《难经》《黄帝针经》中说,脾胃之源不足,乃阳气不足,阴气有余。”这虽和《素问middot;调经论》“阴虚生内热奈何?……”所述的病变过程相同,但其病机和阴血亏虚引起的内热完全不同,提出阴火概念似乎更为准确贴切。第三,从阴火的来源看,受《素问middot;调经论》“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者,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于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的启发,将内伤病和外感病引起的发热,看成是生于阴者为阴火,生于阳者为阳火,这便于把因于外感六淫之邪的发热和内伤饮食劳倦的发热鲜明的区别开来,阴火概念自然产生,在他的著作中除更多强调“阴火”外,也提到“阳火”,其中在《内外伤辩惑论middot;吐法宜用辨上部有脉下部无脉》中是和阴水相对而提,其余皆指外感的情况。东垣在《内外伤辩惑论》中对外感和内伤引起的发热,在病因病机、舌脉症等方面作了分析和鉴别,“阴阳之证,不可不辨也”。 由此可见,“阴火”的提出,是东垣运用阴阳学说,精研《内经》理论,结合临床实践,辨别内伤和外感发热不同的基础上的一种创新提法。阴火是指饮食劳倦,七情所伤而导致的脾胃虚弱、气血阴阳不足、脏腑功能失调、阳气浮动,气火失调的一种致病性“壮火”。它不仅包括心肝肾诸脏内生火热,而且君火、相火、虚火、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