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就是“刘柱”——饰演泗州戏《秋月煌煌》中刘柱的点滴体会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我就是“刘柱”——饰演泗州戏《秋月煌煌》中刘柱的点滴体会
李书君(宿州市泗州戏剧团,安徽宿州234000)
《秋月煌煌》讲的是民国初年发生在山乡的一个女人的故事。大灾之年,桂姐儿一家老弱病残,陷入生存绝境。无奈之中,家庭和家族不顾桂姐儿的反对,一致决定给桂姐儿找一个壮劳力“拉偏套”———刘柱儿走进了桂姐儿的家中。桂姐儿和刘柱的同心协力,含辛茹苦,终于使全家走出绝境。渐渐的,两人由反对到亲密以致日久生情,却又使这个家以至家族产生了矛盾……全剧诉说的是最底层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它给人们讲述了一出非常规的爱情悲剧故事———一个勤劳、善良的柔弱女人桂姐,和她的因生病而不能尽养家糊口之责的丈夫梁大满,以及替这位丈夫“拉偏套”的男人刘柱,围绕着这一女二男之间的爱恨恩怨纠葛,印证了人间真情之美、人性之善,撕开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和人性中潜藏的丑恶。颂扬美好、真诚的感情和爱情。
当宿州市泗州戏剧团决定排演《秋月煌煌》的时候,我就喜欢上了刘柱这个人物。这里就我创造的人物谈谈我的理解。刘柱心地厚道、家境贫寒,也是无奈这才走上“拉偏套”之路。他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要做一回男人,拥有一回女人———哪怕只是暂时的。他的性格特征主要有两点:一是他的做一回男人的要求并不是情欲的发泄,他更向往鱼水和谐式的男女之欢,颇有点形而上学的味道;二是他还很拗,为了兑现自己的承诺,竟然要义无反顾地跳下悬崖。虽然现在的版本是桂姐跳下去了,但活着的人更痛苦……这两点,正是他人生悲剧的起因。从目前的剧本看,刘柱有点儿被动,作为“这一个”的立体感也不是很强。如果他并不是出于同情心而留下来拉偏套,而是拗劲勃发、自信最终能赢得桂姐儿,从而放开一点,主动一点,也许会更合乎人性的发展,性格也可能更加真实、鲜明。
《秋月煌煌》排演之初,导演就要求每位演员始终把自己紧紧与剧中人物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他们的生存思考和价值选择紧紧地同剧中人联系在一起。我围绕导演的这一要求,进行了探索和尝试,最终较准确地把握了这一角色特有的表演技法,形成了和谐统一的演出韵律。在扮演刘柱这一角色中,我感触颇深。如何将自己的表情、嗓音、言语、身体、活动、步态,全部调动起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追求表演的真实性,塑造真实的人物,表现人物的性格魅力。表演的深化,人物情感的表达与宣泄,人物内心世界的层层揭示和命运转折的瞬间,都要把文章作足。我严格把握一个“度”,少了不够,多了“失真”,都要用音乐和肢体语言给观众以震撼。创造这一个角色即要追求朴实、又要彰显粗犷。首先我必须捕捉到刘柱的一种“状态”,包括心理“状态”和外部“状态”,需要用最简单的办法,对人物的心理流程进行真实的、具体的、细腻的感受和体验。然后就是内容的充实,没有或少了内容,形式无以附着,是死的。当然表演最重要的还是“激情”,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都是有感而发的,而不是无感而发。“真听”、“真看”、“真思考”才会有“激情”。如当长工出身的刘柱一出场,就是对“拉偏套”的好奇,他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要做一回男人。你看他一手提着铺盖卷儿,一手提一串小鱼虾汗水淋淋地上时,还是充满着好奇和憧憬。看到桂姐喊着:“我不要,不要!你走,你走啊!”他惊慌失措,才知道“拉偏套”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第二场他在房中忸怩不安地等待桂姐时,反映了他的两种心情、两种状态,当希望瞬间变成了极度的失望后,感到强扭的瓜不甜,自己还没心没肺地等个什么呀!想来想去只有一走了之。但心地厚道的刘柱看到这一家老弱病残,暗生怜惜。唱词“都是穷人知苦处,见溺不救逆天理。我虽是家贫难娶拉偏套,却也知男女有情才相宜……”是他内心独白的真实写照。
《秋月煌煌》的排演关键在于艺术理念的创新,使其更接近现代观众的欣赏习惯。比如三场桂姐和刘柱的劳动场面,用了三段舞蹈来表现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和二人之间的相容—相知—相敬—相爱的轨迹,导演则要求注重用形体动作来增强视觉上的观赏性和冲击力。在风雪交加的途中,桂姐不幸滑倒,刘柱主动上前搀扶,而桂姐毫不领情地加以拒绝。而到了七月流火的夏季,桂姐又不幸滑倒,刘柱想上前搀扶又犹豫时,桂姐却主动喊刘柱搀扶她。等到了金秋月圆的收获季节时。俩人上坡有一段花鼓灯双人舞,“行了春风得秋雨,心花并蒂情意长!”体现了桂姐和刘柱相敬互爱的喜悦之情。导演充分发挥了戏曲的特点与优势,把上坡赶车的戏,设计为多姿多彩的压花场舞蹈,两个人感情的发展和心理的表露,通过这段舞蹈和层层递进的抒情唱腔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把人物心灵的美化为舞蹈歌唱的美。其实在泗州戏表演程式中早已吸纳花鼓灯的一些舞蹈身段和步法,而原本的花鼓灯歌舞并重也非只是肢体表现,只是后来人为地将其割裂开来。花鼓灯的热情奔放为人称道,享有汉民族舞蹈“东方芭蕾”之美名,泗州戏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