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_论语_中君子含义的演变
_论语_中君子含义的演变
2009年4月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Apr. 2009
第27卷第2期Humanities SocialSciences Journal ofHainanUniversityVo.l 27 No. 2
《论语》中君子含义的演变
张映伟
(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0044)
[摘 要]孔子把君子概念由对贵族的尊称转变为对有德之人的尊称,这种转变在当时起到了激励
新兴阶层自强不息的作用。但由于这种转变既保留了君子概念中的尊贵传统,又强调了内心高贵,从而
在君子概念中隐藏了外在与内在之间的矛盾。君子德性成为只有少数人才能实现的贵族道德,普通民众
被贬低为小人,伪君子开始出现。
[关键词]孔子;《论语》;君子;小人;士;道德
[中图分类号]B 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710(2009)02-0138-05
[收稿日期] 2009-01-12
[作者简介]张映伟(1972-),男,江苏句容人,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西方哲学、宗教
学、伦理学等方面的研究。
① 孔颖达以为“君子,是有德有爵之通称”,郑玄以为“君子,卿大夫若有异德者”。参见孙希旦《礼记集解》,北京:中华书局, 1989
年,第10页。
《论语》中道德人格的等级是“圣人—君子—小人”。道德的最高境界是圣人,但圣人的境界太高,不
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因此孔子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1]187,所以君子在儒家道
德人格中的地位相对而言更重要。与君子相对的是小人。儒家道德的基本要求是:人即使不能成为圣
人,也应努力成为君子。
但问题是人为什么要做有道德的人呢?孔子就曾发出感慨:“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1]237。道德总
是牵涉到在不同可欲之间的选择,既然人的行为有多种选择,为什么人们要选择好德而不选择好色好财
呢?其他文明为了维护道德,依靠宗教对违背道德规律的人处以严厉而可怕的惩罚。但在儒家的君子概
念中,既没有神灵惩罚的恐吓,也没有因果轮回的担忧,人为什么要选择成为君子而不选择成为小人呢?
千百年来君子是人们心中的道德楷模,然而伪君子又是和君子如影随形的概念。为什么君子有这么大的
道德原动力,为什么伪君子层出不穷呢?本文试图从君子的起源中寻找答案。
一、《论语》中君子含义的演变
君子在古代有多种意指,大致可以分成三种情形:“有专以德言者”,“有兼德与位言之者”,“又有专
以人君言者”①。按本文的目的,《论语》中的君子可以从以下六点来把握。
君子以位言。位可指地位也可指职位,诸侯卿大夫是君子,没有官职的贵族男子也可称为君子。与
这种君子相对的概念是“民”。君子以位言的有:“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
旧无大过,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1]478;“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1]200
君子既可指位也可指德言,或者兼以位与德言。《论语》中很多君子很难说是指位言还是指德言。一
般君子小人对举的句子,多是既可指位言也可指德言。比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346;“君子
喻于义,小人喻于利”[1]100;“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1]319。《论语》还记载了“子贡问君子”[1]38,“司马
牛问君子”[1]307,“子路问君子”[1]391,这些门人弟子所问的君子绝不仅仅指身份地位,因为身份地位是明
白昭彰的制度,所以孔子弟子即使不是纯粹在问什么是君子的德性,至少也是在问有位的人如何才能既
有位又有德。
君子以德言。当评价一个人完全不顾及他的出身和官职,完全只考虑他的行为、思想和品格时,就是
138只按德性来衡量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朱熹解释说:“君子,成德之名”[2]1。“子欲居九夷。
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1]235居于九夷,当然不再有原来居于华夏的身份
地位了。
君子体现有德性的人应该具有的德性。君子体现的德性必须是儒家君子的德性。君子应该“志于
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1]170;“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
是”[1]88。这就是说君子必须追求道,要以仁为自己的指归。
君子的上述4种含义是在《论语》中可以看到的。但还有两种含义,必须以超出文本的视角才能看
到,这就是:
君子有德无位,但人们脑海里还保存着君子是卿大夫是贵族的形象。《论语》记载了孔子的窘迫时
光:“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之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1]396。
显然子路认为,君子是高贵的,永远高贵,不能贫穷困乏。但孔子以为,穷达不是君子固有的属性,一个人
穷达不影响他是否为君子。
君子有德无位,仅仅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