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表面技术与理论第二章 固体表面的物理化学特征.ppt

材料表面技术与理论第二章 固体表面的物理化学特征.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材料表面技术与理论第二章 固体表面的物理化学特征

第二章 固体表面的物理化学特征 主 要 内 容 2.1 固体表面的结构 2.2 固体表面的吸附 2.3 固体表面原子的扩散 2.1 固体表面的结构 物质存在的某种状态或结构,通常称为某一相。严格地说,相是系统中均匀的、与其他部分有界面分开的部分。 常见的界面 固体材料的界面有三种: (l)表面 (1)理想表面(实际上不存在) (2)清洁表面 (3)实际表面 清洁表面 清洁表面——经过诸如离子轰击、高温脱附、超高真空中解理、蒸发薄膜、场效应蒸发、化学反应、分子束外延等特殊处理后,保持在10-6Pa-10-9Pa超高真空下外来沾污少到不能用一般表面分析方法探测的表面 TLK模型 单晶表面的TLK模型已被低能电子衍射(LEED)等表面分析结果所证实 实际表面 实际表面——暴露在未加控制的大气环境中的固体表面,或者经过一定加工处理(如切割、研磨、抛光、清洗等),保持在常温和常压(也可能在低真空或高温)下的表面。(也称吸附表面) 2.2 固体表面的吸附 吸附剂(adsorbent):表面上发生吸附作用的固体。 吸附质(adsorbate):被吸附的气体等物质。 吸附:由于物理或化学的作用力场,某物质分子附着或结合在两相界面上的浓度与两相本体浓度不同的现象。 2.2.1 吸附现象 1.固体表面上气体的吸附 化学吸附速率决定于以下几个因素 气体分子对固体表面的碰撞频率; 必须碰撞在表面上空着的活性点上; 吸附活化能 表面化合物 END 2.1.2 固体表面的成分偏聚 表面偏聚---合金的表面成分一般不同于合金的整体平均成分,这种现象称为表面偏聚。 溶质原子在表面富集 表面溶质原子减少(称为反偏聚) 平衡偏聚 非平衡偏聚 ---整个系统中温度和组元的化学位都是不变的,可以用平衡热力学来描述。 ---动力学过程的结果 吸收:被吸附物质深入到固体体相中。 吸附量:达吸附平衡时,单位质量的吸附剂所吸附的吸附质的数量(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吸附平衡 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 ---仅仅是一种物理作用,没有电子转移,没有化学键的生成与破坏,也没有原子重排等。 ---相当与吸附剂表面分子与吸附质分子发生了化学反应,在红外、紫外-可见光谱中会出现新的特征吸收带。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吸附热:在吸附过程中的热效应称为吸附热。物理吸附过程的热效应相当于气体凝聚热,很小;化学吸附过程的热效应相当于化学键能,比较大。 吸附热的取号: 吸附是放热过程,但是习惯把吸附热都取成正值。 2.2.1 吸附现象 2.固体表面上液体的吸附 (1)固体表面对液体中溶质和溶剂的吸附 正吸附 负吸附 ---吸附层内溶质的浓度比液体中原溶质的浓度大 ---吸附层内溶质的浓度比液体中原溶质的浓度小 (2)固体表面对液体吸附的规律性和影响因素 1)使固体表面自由能降低得越多的物质,越容易被吸附。 2)与固体表面极性相近的物质较易被吸附。 3)与固体表面有相同性质或与固体表面晶格大小适当的离子较易被吸附。 4)溶解度小或吸附后生成化合物的物质,较易被吸附。 5)固体表面带电时,较易吸附反电性离子或易被极化的离子。 6)固体表面污染程度对吸附有很大影响。 7)液体表面张力对吸附有重要的影响。 F固液=λ(1+cosθ) F固液---固-液吸附粘结力, λ液体的表面张力, θ为液-固接触角。 8)被吸附物质的浓度对吸附的影响。 9)温度对吸附的影响。 吸附是放热过程,故温度升高,吸附量应减少。但有时,吸附量反而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3.固体表面之间的吸附 条件:当两固体表面之间接近到表面力作用范围内(即原子间距范围内)时,固体表面之间产生吸附作用。 如: 将两根新拉制的玻璃丝相互接触,它们就会相互粘附。 粘附功:粘附程度的大小。 固体的粘附作用只有当固体断面很小并且很清洁时才能表现出来。 两个固体表面的吸附力受材料的变形能力大小,即弹性模量大小的影响。 2.2.2 表面吸附力 物理吸附力 化学吸附力 ---物理吸附:在所有的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都存在,相当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内聚力。 ---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力 色散力 诱导力 取向力 ---分子相互靠拢时,它们的瞬时偶极矩之间会产生很弱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成为色散力。 ---一个分子的电荷分布要受到其他分子电场的影响。 ---具有偶极而无附加极化作用的两个不同分子的电偶极矩间有静电相互作用,此作用力称之为取向力。 化学吸附力 吸附键---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发生了电子的转移或共有,形成的化学键。 吸附键的特点: 吸附质粒子仅与一个或少数几个吸附剂表面原子相键合; 吸附键的强度依赖于表面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与底物整体电子性质也有关系。 表面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