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注释(二).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书注释(二)

* * 古代汉语课程 课件制作人:李莉莉 五、古书注释的内容与术语 (一)注音 古书注音的对象,主要是一些多音多义词。注音的方法常用反切和直音,有时也以“读若”、“读如”、“如字”等用语指出读音。(p618) 例如: 1.《诗?秦风?黄鸟》:“黄鸟,哀三良也。国人刺穆公以人从死,而作是诗也。”郑笺:“三良,三善臣也,谓奄息、仲行、鍼虎。从死,自杀以从死。”音义:“行,户郎反,下皆同。鍼,其廉反,徐又音针。从死,上才容反。” 上面的注文中陆德明给“行、鍼”、“从”的注音释用反切方法。“行,户郎反”说明这里的“行”读háng,不读xíng。“下皆同”是说下文中的“行”的读音与此相同。“从死,上才容反”,是说“从死”的上字“从”读才容反。“鍼其廉反”,说明“鍼”在这里读作qián。“徐又音针”,这是陆德明引用东晋徐邈的注音,说明“鍼“还读作zhēn。徐邈在这里注音用的是直音法。 《礼记?玉藻》:“君羔幦虎犆。”郑注:“读如‘直道而行’之直。” 《仪礼?士丧礼》:“幎目用缁。”郑注:“幎,读若《诗》曰‘葛藟萦之’之萦。” 2.古书中在某字下注以“如字”,这是又一种注音方法,说明此字在这里应读本音,用本义(p622)。如: 《礼义?大学》:“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音义:“其恶恶,上如字,下乌路反。”这段注音是说“恶恶”的上字要读本音è,用本义,当缺点、毛病讲;下字读wù,当讨厌、憎恨讲。 3.古书注音,有时隐含着释义。例如: 《左传?昭公三年》:“寡人愿事君,朝夕不倦;将奉质币,以无失时,则国家多难,是以不获。”音义:“朝,如字。难,乃旦反。” 对“朝”、“难”的注音,实际上已指出“朝”当“早”讲;“难”当“危难”讲,是名词,不是形容词。 4.破读:所谓破读,就是用本字来改读古书中的假借字。用王念孙的话来说,就是“破其假借字而读以本字。”(见王引之《经义述闻?序》)经传中声同声近的字往往假借,这给读古书造成很大障碍。古注破读,常用语为“读如”、“读为”、“读曰”,有时也用“读若”。(p617) 例如: 《左传?昭公三年》:“政在家门,民无所依,以乐慆忧。”杜注:“慆,藏也。”孔疏:“杜以慆为藏,当读如弓韬之韬。言以音乐乐身,埋藏忧愁于乐中。” 《诗?卫风?氓》:“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郑笺:“泮读为畔。畔,涯也。” 《汉书?李广传》:“不识曰:”李将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师古曰:“卒,读曰猝。” (二)解释词义 解释词义,是古注最基本的任务。 1.古注释义常用“某,某也”、“某者,某也”、“某,某者也”、“某,某”等格式表示。例如: 《孟子?滕文公下》:“勇士不忘丧其元。”赵注:“勇士,义勇者也。元,首也。” 《论语?为政》:“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集解:“格者,正也。” 《荀子?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直,輮使 之然也。”杨注:“輮,屈;槁,枯暴,干;挺,直也。” 古注释义除用上面四种格式表示外,还使用一些用语,不同的释义,用语也不同: 2.一般地指出词义,用语有“曰”、“为”、“谓之”等。例如: 《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集解:“包曰:同门曰朋。” 《左传?文公六年》:“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三子奄息、仲行、鍼虎为殉。”杜注:“以人从葬为殉。” 《诗?小雅?巧言》:“彼何人斯,居河之麋(méi,湄)。”毛传:“水草交谓之麋。” 解释词义使用曰、为、谓之等用语时,训释词放在用语之前,被释词在用语之后。这几个用语都有“叫做”、“称做”的意思。 ※古注还常常对同义词或同类事物进行对比性辨析,这时仍用“曰”、“为”、“谓之”等用语。例如: 《诗?鄘风?载驰》:“大夫跋涉,我心则忧。”毛传:“草行曰跋,水行曰涉。” 《仪礼?士冠礼》:“孝友时格。”郑注:“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 3.同义词是意义相近而又各有特点的词。一对同义词总是外延相同而内涵有别,在意义上大同而小异笼统说则同,具体说则异古注在对同义词辨析时,常常指出同义词的这一特点,其用语有“浑言(统言),析言”、“散言,对言”、“散文,对文”等。其中浑言、统言、散文、散言都是“笼统地说”的意思,析言、对言、对文是“具体地说”、“相对而言”的意思。 例如: 《说文》:“橐,囊也。”段注:“按许云‘橐,囊也’、‘囊,橐也’。浑言之也。《大雅》毛传曰:‘小曰橐,大曰囊。’高诱注《战国策》曰:‘无底曰囊,有底曰橐。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