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小儿造血及血液特点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普儿科主任
安徽医科大学兼职副教授
安徽省妇幼保健协会儿童眼保健专业委员会常委
安徽省儿童医疗协会心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安徽省儿童医疗协会儿童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安徽省预防医学会儿少卫委员会委员
安徽省抗癫痫协会理事
全国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先进个人
合肥市卫生系统第一批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儿科学;;教学目的与要求;讲授主要内容;造血特点;胚胎第6~8周——出生;
胚胎中期以肝脏造血为主;
在胚胎第6~8周时,肝出现活动的造血组织;
胎儿4~5月时,肝造血达高峰,成为胎儿中期的主要造血部位;
胎儿6个月后,肝造血逐渐减退;
肝造血主要产生有核红细胞。;2、肝脾造血期
约于第8周脾脏开始造血,以生成红细胞占优,稍后粒系造血也相当活跃;
至12周时出现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胎儿5个月之后,脾脏造血的功能逐渐减退;
至出生时成为终生造血淋巴器官。;2、肝脾造血期
胸腺是中枢淋巴器官;
胚胎6~7周出现胸腺,开始生成淋巴细胞;
淋巴干细胞,在胸腺中经包括胸腺素在内的微环境中诱导分化为具有细胞免疫功能的前T细胞和成熟的T淋巴细胞,并迁移至周围淋巴组织;
胚胎期胸腺还有短暂的生成红细胞和粒细胞功能。;2、肝脾造血期
淋巴结自胎儿第11周起开始生成淋巴细胞;
淋巴结成为终生造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器官;
胎儿期淋巴结亦有短暂的红系造血功能。;
胎儿第4个月开始;
骨髓是主要的造血器官;
胚胎第6周开始出现骨髓;
胎儿4个月时,骨髓开始造血活动;
胎儿7个月后,骨髓中粒、红、巨核细胞等系统的造血功能都很活跃;
初生时所有的骨髓都充满造血组织。;胎儿期造血的三个阶段互相交错 ;造血特点——生后造血;1、骨髓造血
黄髓仍有潜在的造血功能,当需要增加造血时,它可转变为红髓而恢复造血功能;
小儿在出生后头几年缺少黄髓,故造血代偿潜力小,如果需要增加造血,就会出现髓外造血。;
在正常情况下,出生2月后骨髓外造血停止,淋巴细胞、吞噬细胞除外;
骨髓外造血:出生后,尤其是婴儿期,当发生感染性贫血或溶血性贫血等情况造血需要增加时,肝、脾和淋巴结可随时适应需要,恢复到胎儿时的造血状态,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同时外周血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幼稚中性粒细胞;
感染及贫血纠正后即恢复正常。;血象特点;血象特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血象特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胎儿期处于相对缺氧状态,红细胞生成素合成增加,胎儿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较高;
出生时(包括足月儿和未成熟儿):
红细胞数: 5.0~7.0 X1012/L;
血红蛋白量:150~220 g/L;
生后6~12小时,因进食少及不显性失水,致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含量增高;
初生时外周血中可见到少量有核红细胞,生后1周内消失。;
生后随着自主呼吸的建立,血氧含量增加,红细胞生成素减少,骨髓造血功能暂时性降低,网织红细胞数减少;
胎儿红细胞寿命较短,且破坏较多(生理性溶血);
婴儿生长发育迅速,循环血量迅速增加等;
生后2~3月,红细胞数降至3.0×1012/L左右,血红蛋白量降至100 g/L左右,出现轻度贫血。
;血象特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血象特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红细胞的前身),在周围血液中的数值可反映骨髓红细胞的生成功能;
网织红细胞数正常值:
初生3天内:0.04~0.06;
生后第7天:0.02以下,多维持在0.003;
随生理性贫血恢复而短暂上升,婴儿期后约与成人相同:0.005~0.015。;血象特点——红细胞相关指标;血象特点——白细胞数及其分类;初生时的白细胞数:(15~20)×109/L,生后6~12小时浓缩达(21~28)×109/L,生后1星期降至12×109/L,婴儿期维持在10×109/L左右,8岁后达成人水平。
;白细胞分类的特点是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的变化;
出生时中性粒细胞约占0.65,淋巴细胞约占0.30。;生后中性粒细胞比例渐降:
生后4~6天时两者比例约相等
至1~2岁时淋巴细胞约占0.60,中性粒细胞约占0.35;
之后中性粒细胞数渐增,至4~6岁时两者比例又相等,直至成年。;血小板的功能主要是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血小板还有维护毛细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
正常值:约(150~300)×109/L。;血象特点——血红蛋白种类;血象特点——血红蛋白种类;构成血红蛋白分子的多肽链有6种:α、β、γ、δ、ε、ζ;胚胎期血红蛋白在胚胎12周消失,并为胎儿血红蛋白代替;
胎儿6月时胎儿血红蛋白占0.90,成人血红蛋白仅占0.05~0.10;
出生时胎儿血红蛋白约占0.70,成人血红蛋白约占0.30;
1岁时成人血红蛋白不超过0.05,2岁时成人血红蛋白不超过0.0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