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下篇 第一章 绪论 09.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0 下篇 第一章 绪论 09

* 18世纪后期,Hansen在Calsberg酿造厂建立了酵母纯种培养技术。 第一个需氧发生器——醋发生器。 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基础培养基是用巴氏灭菌法处理,然后接种10%优质醋使呈酸性,可防治染菌污染。这样就成为一个良好的接种材料。 在20世纪初,在酿酒和制醋工业中已建立起过程控制的概念。 * * (2)1905~1940年——纯培养技术的建立 主要的新产品是酵母、甘油、柠檬酸、乳酸、丁醇和丙酮 。 在面包酵母的生产中首先采用了分批补料培养技术 在一次大战时,Weizmann开拓了丁醇丙酮发酵,并建立了真正的无杂菌发酵。 * (3)1940年以后——通气搅拌发酵技术的建立 产品主要有抗生素、赤霉素、氨基酸、酶和甾体的转化 是二战时的需要,在纯种培养技术下,以深层培养生产青霉素。 解决向培养基中通入大量无菌空气和高粘度培养液的搅拌问题。 大规模回收青霉素的萃取过程。 * (4)1960年以后——开拓发酵原料 主要产品为微生物蛋白质 机械搅拌发酵罐的容积已经从第三阶段时的80M3 扩大到150M3。 以烃为碳源生产微生物细胞作为饲料蛋白质的来源 。 出现了不需要机械搅拌的高压喷射和强制循环的发酵罐。 工业上普遍采用分批培养和分批补料培养法。 * (5)1979年以后——基因工程阶段 这个阶段以基因工程产品的生产为标志。 目前,世界上已经批准上市的基因工程药物就有几十种,如:胰岛素、人生长激素等等。 * 部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的产品 人胰岛素 人生长激素(GH) 表皮生长因子(EGF)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2(IL-2) 尿激酶原 猪生长激素(PGH) 牛生长激素(BGH) 纤维素酶 ?, ?-干扰素 乙型肝炎疫苗 集落刺激因子(CSF)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抗血友病因子 组织溶纤原激活剂(t-PA) * 重要发酵产品 年 代 产 品 1880-1920 乳酸、面包酵母、乙醇、甘油、丙酮-丁醇 淀粉酶*、转化酶* 1920-1940 柠檬酸*、葡萄糖酸*、蛋白酶*、核黄素、 山梨糖 1940-1950 青霉素、短杆菌肽、链霉素、金霉素、 新霉素、两性霉素、衣康酸、 纤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 * 重要发酵产品 1950-1960 谷氨酸、赖氨酸、土霉素、四环素、新生霉素、红霉素、制霉菌素、卡那霉素、环丝霉素、庆黄霉素、曲酸、柠檬素、葡萄糖酸、过氧化氢酶、甾体氧化产物、赤霉素、葡聚糖、单细胞蛋白、水杨酸 1960-1970 葡萄糖异构酶、糖化酶、氨基酰化酶、脂肪酶、乳糖酶、头孢霉素、庆大霉素、林可霉素、利福霉素、万古霉素、核糖霉素、杀稻瘟菌素S、多氧霉素、泰勒霉素、缬氨酸、甾体生物转化物、5’-核苷酸、生物杀虫剂、黄原胶 1970-1980 博莱霉素、阿霉素、杀念珠菌素、交杀霉素、西梭霉素、有效霉素、天门冬氨酸、苏氨酸、凝乳酶、右旋糖苷酶、维生素C、木糖醇、苹果酸、长链二元酸、普鲁兰多糖、井岗霉素 1980年以后 阿维霉素、苯丙氨酸、环氧乙(丙)烷、丙烯酰胺、聚羟基丁酸酯(PHB)等 * 工业化成功利用生物转化生产的有机化合物 过 程 催化用酶 产 品 全球产量(吨) 水解作用 淀粉葡萄糖苷酶 葡萄糖 10~2000万 腈水化酶 丙烯酰胺 30000 青霉素酰胺水解酶 青霉素 10000~15000 拆分作用 乙内酰酶 D-对-羟基苯甘氨酸 100~500 (有旋光) 拆分作用 脱卤酶 (s)-2-氯丙酸 2000 (无旋光) 氧化作用 山梨醇脱氢酶 L-山梨糖 50000 还原作用 β-酮还原酶 L-肉碱(Carnitine) 12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