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药理学》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ppt

3《药理学》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药理学》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动力学过程 kinetic process 速率过程 rate process 体内药量变化的时间过程 临床上常用药时曲线表示血浓度(药效)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曲线包括潜伏期、高峰期、持续期和残留期。 有效浓度 血药浓度 达峰浓度Cmax 维持时间 时量曲线 代谢排泄 吸收分布 中毒浓度 曲线的各点是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与消除平衡的结果. 曲线下面积AUC 表示药物进入体循环药量 药物消除过程中血药浓度是一个随时间而变化的动力学过程 消除动力学 一级动力学 (恒比消除 first-order kinetics) : 药物消除(转运)的速率与血药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可用数学公式dc/dt= -KC表示,是大多数药物的消除方式。 零级动力学(恒量消除 zero-order kinetics): 药物消除(转运)的速率与血药浓度的零次方成正比,dc/dt= -K,是体内药量超过机体消除能力极限时的消除方式。 速率类型 一级动力学 恒比消除 0.2/h 时间 0 1 2 3 4 5 浓度100 80 64 51.2 41 32.8 mg/ml1000 800 640 512 410 328 零级动力学 恒量消除 20mg/h 时间 0 1 2 3 4 5 浓度100 80 60 40 20 0 mg/ml1000 980 960 940 920 900 ? t1/2 浓度100 5 h 1000 50 h 一级与零级消除比较 类型 一级 衰减方式 半衰期 肝药酶 零级 血药浓度下降 消除药量/时间 给药剂量 不良反应发生率 恒比 不饱和 不变 快 少 小 低 恒量 饱和 变 慢 多 大 高 零级动力学 一级动力学 乙醇在体内的零级消除速率和一级消除速率 药动学参数 1.生物利用度F 绝对生物利用度F 相对生物利用度F AUC(血管外给药) = = AUC(血管内给药) AUC(供试药) AUC(对照药) ×100% ×100% 特点及意义: 1).F受制剂(晶型、赋形剂、生产工艺等) 、膜通透性、首过效应等影响。 2).F影响血药浓度,从而影响药效和毒性。 3).是评价制剂优劣的主要参数之一。 生物利用度F 2.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 Vd) 理论上药物均匀分布应占有的容积 Vd(L/Kg)=D(体内药量)/ C(血药浓度) 意义:了解药物在体内分布Vd= 5L,分布于血浆;10~20L分布于细胞外液;40L分布全身体液;100L则集中分布于某一器官。 推算给药量 负荷剂量=CoVd 3.半衰期 ( plasma half-life, t1/2) 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半衰期意义 意义:1.反映体内药物消除速度 2.按t1/2 长短不同将药物分5类 3.肝肾功能不良的t1/2将延长 4.一次给药后,经5个t1/2后体内药物基本消除(>95%) t1/2 = 0.693/K— 一级消除动力学 t1/2 = 0.5C0/K— 零级消除动力学 1.给药间隔时间不变,给药剂量影响Css的高低和波动大小,但达Css的时间不变。 2. 每日总量不变,达Css时间和坪值高低均不变,缩短给药间隔,可减少血药浓度波动。 3.首剂加倍,可在一个t1/2 达Css 。 4.给药间隔t1/2,易蓄积中毒。 给药间隔t1/2,血药浓度波动大,有相当时间血浓度过低不起作用。 1 2 0.5 0.75 0.875 0.94 0.97 多次给药的药时曲线 连续给药的药时曲线 血浆药物浓度 剂量 间隔时间 A 剂量改变 间隔时间不变 B 剂量不变 间隔时间改变 C 单位时间给药 量不变 D 首剂加倍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第四章 药物方面 剂量、剂型、生物利用度、给药途径、给药方法(时间、次数 联合用药及药物相互作用 机体方面 1 生理因素 年令性别, 肝肾功能 2 心理因素 精神因素、 营养状态 3 病理状态 疾病 4 遗传因素 代谢酶异常 个体差异 5 昼夜节律 体温、血压、 激素、酶的活性 6 机体对药物反应性改变 耐受性 、依赖性、耐药性 耐受性: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反应 快速耐受性:短期内产生, 耐药性:也称抗药性,病原体及肿瘤细胞对化学治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依赖性: 连续用药后病人对药物产生依赖, 包括精神上的依赖(习惯性)和躯体性依赖,也称成瘾性,停药后会出现严重的生理机能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