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康熙的评价.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康熙的评价

对康熙的评价      一、关于康熙所处的时代   康熙即位前夕(即十七世纪中叶),中国和世界都处在新旧交替的紧要关头,都在经受战争与变革的动荡。以尼德兰为榜样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终于敲响了封建社会的丧钟,世界历史从此进入了资本主义时期。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很快到达中国的近邻:西班牙已占领菲律宾;荷兰已控制印度尼西亚,前锋抵达日本西南各藩;英、法、葡已在印度和中印半岛建立许多殖民据点;葡、荷分据着我国澳门和台湾;俄国势力已伸入我国黑龙江流域……。这种形势对当时的清王朝既是挑战又是机会。如果能够利用西人东渐(缩短了空间距离)便于接近与了解之机,加快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加紧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大胆进行社会变革,就会在东西方差距还不太大、西人争夺重点尚未集中于中国的情况下,率先在东方建成资本主义强国。否则,就难免成为第二个菲律宾或印度尼西亚。外部形势促使中国变革自强。而在国内,封建社会受到明末大混乱的冲击也已经摇摇欲坠,从而为变革铺平了道路。   首先,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朝中期已经产生,到康熙初,正逐渐滋长。表现在:工场手工业进一步发展,生产规模扩大,一个工场雇用数百人已是常事;包买商的作用已遍及全国各地,大商业资本集团纷纷出现,如盐商、粮商、布商、山西票号商、广东出口商,资本动辄数百万两;非农业人口的增加使城市经济更趋繁荣;在农村,由于顺、康时自耕农居主要地位,农村人身依附关系比起明代大为松弛,雇工的自由流动度加大,这就可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劳力。说明变革具备了一定的经济条件。   其次,封建政治思想体系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质疑与挑战。出身驿卒又带伤残的李自成竟成功地推翻了并不算昏庸的明思宗,则“正统”、“天命”、“尊卑”、“贤愚”论已难于解释。满族不光能入关作皇帝,还能把汉人衣冠发式都“夷”化了,则“华夷有别”、“以夏变夷”论不攻自破。明朝将领大多降清,隆武帝、永历帝竟全靠颠复明朝的大顺大西军将士与清军周旋,则“官、“贼”界限谁能说清?满人及吴三桂曾受明封,假言为明复仇,反过来视明藩如匪盗,翦灭不遗余力,则孰为“君”,孰为“臣”?一切都乱了套。阶级关系、民族关系乃至家庭关系的错位(当时父子、夫妻、兄弟、主奴间反目相残的事例举不胜举,时人称这次变乱几乎将封建伦理纲常扫地无余①,不无道理),深深撼动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令人们发生了信仰危机:封建秩序真是万古不变的么?什么才更合理?当十六世纪李贽首先反孔嘲儒时还少有人理解,这时便在有识之士中大获响应。以顾炎武、黄宗羲、唐甄等人为首,思想界掀起了一场公开反对君主专制的运动。他们喊出了“为万民,非为一姓”的口号,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甚至称君主为“天下之大害”②,说“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③;主张社会舆论的合法性与监督作用;提倡地方自治;强调工商业和农业同样重要,为了“富民”,必须发展工商业。王夫之、颜元还宣称“人欲”、“功利”是正当的,提出“天理”即在“人欲”之中,要“正其谊以谋其利” ④;要求富民大贾成为“国之司命”⑤,公然为资产者呼唤权力。这些“异端邪说”在以前都是罪不容诛的,却与欧洲人文主义及启蒙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说明清初诸大家——实际上就是中国最早的维新思想家——已认识到对旧制度实行根本的、带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的必要性。改革已具备一定的思想基础。 再次,从当时的社会基础看,明清之际的混乱使人们逐渐转向西方寻求精神支柱。关于这一点,由信洋教者之多可见一斑。天主教徒从1610年的2500人激增到 1650年的15万人⑥(考虑到清初人口稀少,又处于战乱中,统计并不精确,这个绝对数字并不低。照此速度,到康熙后期大有普及之势)。那时永历帝夫妇及太后太子都信此教,并起了外国教名,太后还派人去罗马朝见教皇⑦,达官显贵与太监信教的也不少。中国君臣信奉西洋宗教,这是开天壁地以来一大怪事,说明信仰危机已侵蚀到统治阶级的核心阶层。这正是变革制度、除旧迎新的大好时机。而此时入主中原的满族又是一个生气勃勃、较少旧传统束缚的新兴民族,他们挟战胜的余威,在这抉择去就的关键时刻,其领导者颇能影响中国历史的进程——加速或延缓之。康熙号称英明好学、文武全才;是趁热打铁、取中西文化之长厉行变革,还是拨“乱”反“正”,使封建社会僵而复苏呢?从康熙帝的所做所为来看,他选择了后者。      二、关于康熙学习继承汉族封建文化的另一面   人们常把康熙学习继承汉族封建文化作为其政绩加以肯定,但作为汉族封建文化核心的儒家思想是个非常复杂的对立统一体,其中民主与专制、发展与静止、开放与封闭、唯物与唯心等思想并存兼备,历史上长期斗争(虽然消极面往往占上风)。理学盛行后,则糟粕尤多。而康熙对孔孟程朱那一套的迷恋与提倡几乎超过任何汉人皇帝,实在基于对儒家思想中消极面的偏爱,并由此造成了清代窒息改革的沉闷政治局面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