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基于GIS技术的避洪转移理论体系研究.PDF

基于GIS技术的避洪转移理论体系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GIS技术的避洪转移理论体系研究

第48卷 第16期 人 民 长 江 Vol.48,No.16 2017年 8月    Yangtze River    Aug., 2017   文章编号:1001-4179(2017)16-0001-05 基于 GIS技术的避洪转移理论体系研究 1,2 1,2 1,2 1,2 张 靖 雨 ,袁 先 江 ,曹秀 清 ,于 凤 存 (1.安徽省水利部淮委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 蚌埠 233000; 2.水利水资源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 蚌埠 233000) 摘要:目前国内关于避洪转移分析的系统性研究较少,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理论体系。以 GIS技术为支 撑,基于洪水风险信息,通过对居民地、路网数据进行相交处理,以乡镇级行政区划约束下的距离最近原则划 分转移单元,同时确定需要转移人口数量的空间分布;采用最优路径计算方法结合 GIS网络分析功能确定转 移单元至安置区的最优转移路线。最后以新汴河刘卫闸处溃堤洪水方案为例,研究受淹区避洪转移分析的技 术应用,为防汛决策、安全转移提供技术体系支撑。 关 键 词:避洪转移;GIS;转移单元;转移路线;新汴河 中图法分类号:TV12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17.16.001 [4] (theshortestevacuationplan,SEP)方法 。Dunn等学 1 研究背景 者在路径选择时,重点考虑道路最大通行承受能力,利 [1] 用最大流计算方法进行路径选择,从而将受灾居民从 洪水风险管理作为我国防洪减灾的重要基础 , [5] 在防洪规划、防洪减灾工程与非工程措施部署、国土资 危险区转移到安全区 。 源管理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针对不同洪 我国的相关技术研究起步较晚,且主要针对安置 水风险威胁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避洪转移是洪水风险 区域的选择及转移路线优化。王婷婷等人将所有安置 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制定合理的避洪转移方案 场所作为转移人员安置容量资源分配的出发点“源”, 能够有效降低洪灾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减少人员伤 所有待安置的村庄作为安置容量资源流向的归属地 亡。避洪转移分析是以洪水分析模型计算成果和洪灾 “汇”,从而构建基于网络流的避洪转移分析模型,不 影响分析结论为基础,以现有的防汛应急预案为参考, 仅考虑了转移进程中道路网的拥堵情形,同时也找到 开展受淹区避洪转移分析工作,为防汛决策、安全转移 了解决安置场所容量限制的方法[6]。郭凤清、曹辉等 提供依据。 利用鷈江蓄滞洪区DEM数据、Google地图及最快避难 国外学者对避洪转移的研究起步较早,并取得了 转移安置时间分析法,详细设计了蓄滞洪区内各行政 [7] 一定的成果。荷兰于2006年开始编制洪水风险图,其 村落遭遇洪灾时避难转移与人员安置策略 。王海 中的避洪转移分析工作提供了最大洪水淹没范围、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