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火神宋无忌形象演化考论
火神宋无忌形象演化考论
解陆陆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X
关注成功!
加关注后您将方便地在 我的关注中得到本文献的被引频次变化的通知!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摘????要:
作为民间传统中的一位重要火神, 宋无忌形象曾广为流传。从历史的视角看, 这一形象也经历过漫长而复杂的演化历程。宋无忌形象源出于古印度神话, 后传入中土。两汉之前, 文献记载的宋无忌有两种形象:“方士”与“月仙”。汉唐之间, 宋无忌形象又演化为“火精”、道教的仙将, 并进而演化成为民间信奉的“火神”。宋元以降, 宋无忌形象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仙将”、“火神”、“月仙”等几个形象同时并存。在漫长的演化历程中, 宋无忌形象受到了古印度神话、方术谶纬、道教与民间信仰等古代文化、知识的熏染, 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底蕴, 从文化史的角度看, 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产物。
关键词:
宋无忌; 演化; 火神; 月仙;
作者简介:解陆陆,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北京100872。
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学子部小说研究” (项目编号:15ZDA36) 成果
宋无忌是中国民间传统中的一位重要火神, 曾在很多地区受到过广泛的信奉。在现今传世的一些历史文献中, 也常常可以看到他的影子。宋无忌形象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 至今已经历了两千余年的发展演化。纵观这一形象的历史, 笔者发现, 其在历史上曾经历过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演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宋无忌的形象曾发生过多次转变。从两汉之前的“方士”、“月仙”, 到汉唐间的“火精”、“火神”, 再到宋元以降几种形象的多元并存。可以说, 宋无忌形象的演化确实复杂而丰富, 其形象拥有久远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但是, 对于宋无忌形象, 学界一直以来都没有给予关注, 对其形象缺少系统的研究。本文将从历史的视角, 对宋无忌形象的演化历程进行细致的考论, 以揭示这一形象发展演化的历史轨迹及其所包含的多元文化意蕴。
一、两汉之前的宋无忌形象:“燕地方士”与“月中仙人”
宋无忌形象最早的记载出现于《史记·封禅书》中。宋无忌, 《封禅书》作“宋毋忌” (“毋”与“无”双声叠韵通假) 。《封禅书》载:“宋毋忌、正伯侨、羡门子高最后皆燕人, 为方仙道。形解销化, 依于鬼神之事。”[1]这里的宋无忌是战国末生于燕地的一位方士, 修“方仙道”, 最后“形解销化”, 成为神仙。战国末期, 齐、燕等国诸侯惑于神仙长生之说, 屡屡派方士入海寻求神仙和不死之药。齐、燕方士为了迎合君主也大肆鼓吹神仙不死之说, 从而形成了以求不死药方和神仙长生为目的的“方仙道”。宋无忌也应是当时众多“方仙道”术士中的一员。从《封禅书》的记载来看, 此时的宋无忌形象只是一位成仙的方士, 这一形象主要反映的是上古之人对于肉体长生的追求和渴望, 还没有涉及到任何跟“火”有关的象征。
《封禅书》有关“宋无忌”的记载, 只表明宋无忌是战国末燕地的一位方士。但根据《史记集解》《史记索引》对此处正文的注解, 笔者发现, 宋无忌作为“月仙”形象出现的时间似乎更为古老。《集解》在注解《封禅书》此处正文时, 引三国时吴人韦昭之语, 言宋无忌等燕国方士是“皆慕古人, 名效神仙者”[2]。韦昭之言, 表明宋无忌以及其他燕国方士的名字都仿效于他们之前的某些神仙。这就说明在方士宋无忌之前还有一个神仙“宋无忌”的存在。在《封禅书》同处《索引》的注解中, 乐彦引老子《道经》云:“月中仙人宋毋忌。”[3]但今本《道德经》中无此语, 且此语亦不类《道德经》中言。因而, 其是否出自老子《道经》, 颇让人怀疑。然而, 魏晋以降, 宋无忌作为“火精”形象已被人们广泛接受, “月中仙人宋毋忌”的说法应该不会产生于魏晋之后, 而似是一个比较古老的说法。应该就是指燕国方士所仰慕、仿效的那位上古神仙宋无忌。乐彦为陈、隋时人, 生活于六朝末期。当时很多古文献都尚存于世, 乐彦或许见到过古文献中的这类记载, 即使不是老子的《道经》, 也应是一部产生较早的古代典籍。当然, 由于古文献的缺失, 宋无忌为“月中仙人”这一说法, 仅见于乐彦此处的征引, 在其它传世文献中尚未发现类似的说法。清人俞正燮对《索引》中宋无忌为“月中仙人”的说法曾提出过质疑。其在《癸巳存稿》中认为《索引》中的“月中仙人”乃是“丹中仙人”之文误[4], 并认为东汉之时“丹方增益”, 宋无忌更应为“丹中仙人”, 而与“月”无关。俞正燮的这种说法也只是一种推测, 缺少有力的佐证。且“丹中仙人”之语本身也有些牵强, 似无此种说法。俞氏之论, 只能聊备一说。
关于宋无忌为“月中仙人”这一说法, 现代学者也有探讨。饶宗颐先生在《不死 (a-mrta) 观念与齐学——邹衍书别考》中认为“宋无忌”之名来源于梵语中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