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生儿出血症致上消化道大出血个案报道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新生儿出血症致上消化道大出血个案报道
李艳(云南省耿马县人民医院儿科 云南耿马 677500)
【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6-0105-02
上消化道出血在儿科属常见病,特别是新生儿,其出血疾病的危险性远比成人为高[1]。因早发型维生素K缺乏症导致的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例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实属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儿,男,2天。孕40周零三天,出生时体重3100g,生后无窒息史,母亲体健。因反复呕血、便血一天,于2010年10月5日入院。该患儿于出生后36小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呕血一次,非喷射状,量约15-20ml含新鲜血液的胃内容物。次日凌晨(出生后49小时)突然呕吐含大量新鲜血液胃内容物量约100ml。继之排出柏油样暗红色血便,有凝血块量约150ml不等,急来儿科就诊,以新生儿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收住院。
1.2 体格检查 体温37.2℃,心率168次/分,呼吸40次/分。新生儿貌,面色苍白,哭声弱,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呈重度贫血貌,全身皮肤干燥,弹性差。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168次/分心率稍快,心音低钝,腹平软,肝脾未触及肿大,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肠鸣音6-7次/分,脐带无脱落,无异常分泌物,四肢末梢发凉,活动减弱,神经系统检查觅食反射活跃,拥抱、吸吮、握持反射存在。
1.3 辅助检查 血常规示:红细胞2.43times;1012/L,白细胞12.2times;109/L,血红蛋白85g/L,血小板221times;109/L,出凝血时间正常,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大便常规:隐血试验(4+),腹部X线正常。
1.4 诊断依据 具体依据有:①本病特点,突然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其他方面无特殊异常。②腹部检查未检出有支持绞窄性肠梗阻,肠套叠,先天性肠道畸形等阳性体征。
同时,可排除窒息缺氧,感染喂养不当等,如应激溃疡,胃穿孔,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可见腹胀,腹腔内游离气体,休克等症状体征。③无家族性出血病史。
1.5 治疗方法 先给禁食,吸氧,止血后逐渐恢复因乳喂养,用冷温水100ml加去甲肾上腺素2mg,每次10ml,每2-4小时1次至出血停止。控制感染用氨苄青霉素0.3g,每日1次静点,止血用维生素K15mg,止血敏0.125g,立止血0.5u,每日一次静点,连用3天。同时给予扩容,纠酸,氨基酸,能量合剂,输入同型B型血悬浮红细胞30ml/kg(因出血量大给予输入B型血100ml)等对症及支持处理。
2 结果
患儿治疗1天后血止,3天后病情平稳,哭声响亮,呕血,便血症状消失,血红蛋白升至161g/L,大便隐血试验阴性,共住院6天,痊愈出院,随访1年余,身体健康。
3 讨论
掌握新生儿的生理特点,详细询问病史,认真细致地查体,有助于病因的分析和判断,对于迅速确定诊断,正确的治疗及预后评估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生儿出血症又称低凝血酶原血症,是因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缺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本病为自限性,但未及时诊断和治疗会导致死亡。正常足月儿常于生后2-6d发病,未成熟儿可延至2-3周发病[2]。由于维生素K水平较低,加之生后最初肠道内缺乏细菌菌丛合成维生素K,使血液维生素K水平进一步下降。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依赖维生素K参与,维生素K缺乏引起这些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导致出血[3]。近年来,由于对出生婴儿出生时常规注射维生素K,此病发生率已明显下降[4]。出血部位以消化道最常见,一般病情较轻,轻者大便只有2-3次带血或尿布上的大便周围有血水浸渍。重者呕血或排柏油样便,脐部、粘膜下出血,口腔、鼻腔粘膜有瘀点,也可见阴道、尿道出血,偶见颅内或呼吸道出血。症状因出血量和出血部位不同而异。若出现颅内、肺、心或肾上腺素出血时,症状则严重,并伴随有相应的临床表现。新生儿生后应立即肌注维生素K1-2mg,以预防本病的发生。本例患儿出生32小时即出现消化道出血,生后49小时出现大量消化道出血,出血量达200ml左右,查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经及时静滴维生素K,输鲜血等处理后,病情很快得到控制。随访恢复良好,因此诊断明确,抢救及时,挽救了患儿生命。如此早发型维生素K缺乏导致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实属罕见。
参 考 文 献
[1]刘安雪,宋廷彦.新生儿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个案治验的体会.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6期535页.
[2]周立君,郑通晓.新生儿低凝血酶原血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