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生理学2016.ppt

  1. 1、本文档共5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生物生理学2016

* 9.4.2 微生物对环境的反应 微生物对极端PH的抗性 微生物对重金属离子毒害的抗性 嗜酸细菌利用细胞膜对氢离子的不透性,从而能避免质子进入细胞。 嗜碱细菌主要是通过主动分泌 OH-离子的方式来保持胞内 pH 在中性附近。 通过改变细胞膜透性,阻止金属离子进入细胞。 产生某种螯合剂,抵抗金属离子的毒害。 通过酶促反应,使有毒物质转变成无毒化合物。 第10章 微生物的分化与发育 * 分化与发育是极为普遍的生命现象。它们不仅存在于高等动、植物中,同样也存在于各类微生物中。然而,微生物的分化与发育比高等动物、植物的分化与发育简单的多、原始的多。 所谓分化是指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朝不同方向发展,使其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最终导致一种细胞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的过程。 所谓发育是指生物体经过生长和分化使机体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性不成熟到性成熟的过程。 二者均受环境重要条件调动,由特定基因控制,在一系列有序的生理生化反应的基础上表现出了形态上的变化。包括三种类型:营养体分化、孢子形成和多细胞结构的发育与分化。 第十章 微生物的分化与发育 * 在一些微生物中,我们常可以看到一种形态的营养细胞转变为另一种或几种形态的营养细胞。这一转变过程被称为营养体分化。 营养体的分化常与环境条件的变化密切相关,是机体对环境条件的一种应答。当环境条件改变后,一种形态的营养细胞就启动与营养体分化有关的基因,于是细胞的代谢方式和细胞结构发生变化,随即转变为另一种形态的营养细胞。当环境条件恢复后,这种营养体分化还可以向逆方向进行,从而使细胞形态与生理功能复原。 10.1 营养体分化 * 节杆菌的形态随营养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在营养贫乏的老培养基上,它们生长缓慢,细胞呈球形,没有鞭毛,不运动。当把它们转移到营养丰富的新鲜培养基上时,生长速度加快,细胞转变为杆状,具亚极生或侧生鞭毛,能运动。随营养物质的逐步耗尽,细胞形状又恢复成球形。 根据节杆菌细胞形态变化的特点,我们可以将细胞形态转变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诱导阶段、杆状阶段、回复阶段。 10.1.1 节杆菌细胞形态的转变 节杆菌形态转变的过程 * A C D B 球形细胞为G+ 杆状细胞为G- 节杆菌形态的转变主要受营养条件的控制。 10.1.1 节杆菌细胞形态的转变 * 根瘤菌是生理分化伴随形态分化的典型代表。 根瘤菌形态的转变 在土壤中和豆科植物根部的侵入线中根瘤菌的细胞形态为杆状,又有2-6根周生鞭毛,运动,但老的细胞不运动。杆状细胞一般无固氮能力。 10.1.2 根瘤菌的形态分化 * 微生物的死亡和残留 死亡的定义是细胞再生能力的永久丧失。如果细胞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不表现出活性而并未死亡,这种情况称为残留。残留的细胞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重新恢复活性,称为复活。 细菌的生长曲线 * 酵母菌无性繁殖中,群体生长与细菌群体生长类似。这里重点介绍酵母菌的个体生长,即酵母菌的出芽过程或称细胞分裂过程。 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是指在有丝分裂时,细胞的生理学或形态学变化的时间顺序。 酵母菌的细胞周期分为四个时期:G1、S、G2和M。其中S期是DNA合成期;M是有丝分裂期;G1介于有丝分裂(M)和DNA合成期(S) 之间的时期; G2是介于DNA 合成期和有丝分裂期之间的时期。 9.1.2 酵母菌的生长 * * 具有双倍速染色体 一套染色体在纺锤丝 作用下,向两级移动 通过细胞壁分离,亲代与子 代细胞相互粘附,但各自独立 继续有丝分裂 染色体组合复制 暂时形成四分体 酵母菌出芽机制 酵母菌出芽时,原有细胞壁一部分向外突出,并逐渐增大成为子细胞。在这期间母细胞的细胞壁几乎不增加新物质,只看到子细胞增加细胞壁。是原有细胞壁部分地溶解,新细胞壁组分插入那部分使之修复,细胞壁的溶解是由于β-葡聚糖酶催化葡聚糖分解的结果。在即将出芽之前, β-葡聚糖酶活性特别高。 * 环状的芽痕是子细胞从母细胞中脱离后在母细胞表层留下的痕迹,统计芽痕的数目便能知道该细胞分裂次数。环状芽痕主要成分是几丁质(N-乙酰葡萄糖胺聚合成的多糖)。酵母细胞在出芽时,在母细胞壁的内侧,葡聚糖层上生成牢固的几丁质环状结构,然后在几丁质环上再形成隔壁,并由此出芽生长。 * 几丁质合成酶均匀地分布在细胞膜上 但该酶处于无活性状态 蛋白酶B(几丁质合成酶活化因子) 抑制物(几丁质合成酶抑制因子) 当含有蛋白酶B的小泡在出芽部位集中时,活化因子与抑制物结合,使之失去抑制作用,合成几丁质。 * 几丁质合成酶 抑制物 蛋白酶B * 酵母属的细胞出芽而增殖时,母细胞和子细胞是有区别的。母细胞逐渐衰老而死亡。一个母细胞所产生的芽数是有限的,即便在营养丰富的条件下也不能无限制的出芽。当出芽数达到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