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程度深度線索在電腦3D環境中空間方位判斷績效研究.docVIP

不同程度深度線索在電腦3D環境中空間方位判斷績效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程度深度線索在電腦3D環境中空間方位判斷績效研究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碩士論文 不同程度深度線索在電腦3D環境中空間方位判斷績效研究 A Study of the Performance in Orientation Judgement by Different Depth Cues From Computer 3D Environment 研究生: 洪偉肯 指導老師: 張悟非 E-Mail: 中文摘要 本研究探討電腦3D環境中,「深度線索」、「空間方位判斷」與「空間能力」三者之間的運作關係及影響. 其中, 不同程度的深度線索(depth cues)乃針對線架構(wireframe)、(hidden line)與明暗陰影(shading) 等三種情況的判斷績效作比較. 實驗分為兩部份, 首先就不同深度線索的條件下, 比較圖形特徵辨識與心智旋轉軸方向的判斷績效, 第二部份的實驗, 則是在不同深度線索的條件下, 比較不同旋轉軸與旋轉角度的物體, 對方位判斷的影響. 最後, 則藉由空間能力測驗的結果, 與兩個實驗比較, 以分析不同空間能力者的差異. 研究結果主要發現: 1. 3D圖形的主要辨識方式為「特徵比對」與「心智旋轉」, 而「特徵比對」是快速解決問題的方法, 即使在無法進行「心智旋轉」的情況下, 仍能獨立的運作, 且高空間能力者更能運用特徵比對的方式來縮短判斷時間並提高正確率, 而在心智旋轉則無差異 ; 2. shading與hidden line深度線索之判斷時間與正確率均不具顯著差異, 且績效相近, 即提供光線與陰影之深度線索, 並未能提升物體方位判斷的績效; 3.研究經由分類後發現, wireframe圖形並非僅僅是主觀而隨機的曖昧圖形, 在有目的判斷情況下, 具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研究以「正確解」與「誤導解」的方式進行分析, 將wireframe的影響區分為「方位誤導」、「方位干擾」與「純粹干擾」三種情形; 4.兩實驗均顯示出, 無論在何種深度線索下, Z軸均最易進行特徵比對或心智旋轉. 由本研究結果, 有助於瞭解設計師在判斷CAD圖形時, 內隱的心智運作方式, 與釐清3D 圖形的辨識方式, 並對不同程度深度線索的影響提出解釋. 關鍵詞: 深度線索, 特徵比對, 心智旋轉, 空間方位, 空間能力, 3D圖形. The study is emphasized on the relationship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individual space capability, orientation judgement ability in different depth cues from computer 3D environment. There are three different depth cues: wireframe, hidden line and shading for the judgement of orientation in 3D space. The first experiment is the comparison of the judgement performance in different depth cues by feature identification and mental rotation. The second one is the test of judgement ability by different rotation axis and angle with different depth cues environment. In the end, by the comparing of results from these two experimen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 capability and its judgement performance is found. The results are: There are two way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3D graphics- feature mapping and mental rotation some times. Feature mapping is more efficient than mental rotation, especially in the situation that mental rotation is difficult to carry out. It also shows that the individual with high capability is space judge

文档评论(0)

ctuorn037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