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山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信息系统.doc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信息系统

山 西 省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信息系统 需 求 方 案 山西省卫生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 二○○六年十一月 一、系统建设概述 山西省新农合基本情况 覆盖情况: 截至2007年全省新农合县总数达到99个,占全省县(市、区)总数(119个)的83%,覆盖农业人口2091万人,占全省2315万农业人口的90%。其中,1831万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参合率为87.5%。 基金筹集和农民受益情况: 实施新农合制度四年来,我省累计已有1519万参合农民得到补偿,补偿金额累计达8.07亿元。07年,全省1831万参合农民共筹集资金9.36亿元。截至7月底,全省参合农民已有402万人次受益,补偿支出资金3.22亿元。 1.1 系统建设目标 山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信息系统总体建设目标是: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网络和应用技术手段,建立“标准统一、信息共享、安全高效、功能齐备”的合作医疗管理信息应用系统,提高合作医疗的综合管理服务水平,实现全省合作医疗健康运行的信息化管理,使全省新农合业务处理全面信息化、监督管理透明化、软件核心模块统一化、硬件基本设备统一化、数据接口标准化、数据传递方式统一化。 本项目的建设,将充分利用通信、网络、数据库等领域的先进技术与经验,按照卫生部统一制定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基本规范(试行)》(卫办农卫发[2005]108号)文件要求,建设我省合作医疗管理信息系统,并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具体目标如下: (1)实现对合作医疗经办业务全过程管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和优化业务处理模式,实现合作医疗的登记、缴费、审核、支付、基金财务管理等前台业务的计算机处理和规范化管理,实现业务处理全过程信息化。 (2)建立有效的基金监控体系。通过合作医疗管理信息网络对各县合作医疗基金运行进行实时监控,使预算更加科学,使用更加合理,决算更加准确;降低风险,保障安全,为基金监管提供全面和及时的支持。 (3)建立科学的评价监测体系。借鉴合作医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机会,构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采集体系和统计分析系统,及时准确地掌握参合和补偿享受人员状况、基金收支状况,为科学制定和调整各项政策提供支持。 (4)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社会提供多形式、全方位的信息查询和政策咨询,逐步提供网上政策疑问解答(咨询);个人补偿费用查询;定点医疗机构资质、业绩和声誉查询等等信息服务,增进社会化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构筑一套方便实用、技术可靠、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5)网络信息发布,网络文件传输,网站宣传;参合人口统一管理,随时可以对参合情况进行分析;费用监控,杜绝舞弊现象;费用查询,及时查询个人补偿信息。 (6)系统建设的目的在于减轻管理人员、经办人员在具体业务上面的精力投入,把重复繁琐的工作交给计算机,提高人员工作效率。系统运行起来之后,可以使管理者有更多时间考虑监督、评价和管理的工作,力求提高合作医疗科学化管理水平;并为管理者提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各种统计数据,汇总、生成统计图表分析,为其进行政策的制订和修改提供决策支持。 1.2 建设任务 为提高新农合的科学管理水平,保障和促进新农合制度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农民参合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安全性,达到卫生部提倡 “省级建立信息平台,县级建立业务操作网络,市级通过省级平台建立辖区虚拟信息管理网络的方式建立省以下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初期业务网络至少要覆盖到乡镇经办机构和同级的定点医疗机构,并随着业务的发展和管理的需要进行适当扩展” 的目标。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系统前期需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方式网络体系结构(实时联网模式)”,根据此网络结构特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含民营医院)等均需采用宽带上网方式实时连接省卫生厅新农合数据服务器。经测算,省级需采用100M光纤接入,省级定点医疗机构约40家;市级定点医疗机构以运城45家、大同9家为测算基数,每市级信息点(含市卫生局合管中心)约为28家,11市小计308家;县级信息点以县卫生局合管中心、县人民医院、县妇幼院、县中医院及民营医疗机构为基数,每县约为7家,115个县小计805家;乡级以乡镇数为基数测算乡级定点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数,小计1197家,合计我省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一期信息点约为2350家;二期联网到村级,实现村门诊台帐实施核减,村级以村数为基数,小计31025个村;共计33375个信息点。 (1)建立省级新农合数据中心,集中管理全省新农合数据,以光纤专线的方式联入互联网; (2)市级采用B/S方式,访问省级新农合数据中心,采用本级权限,管理本辖区内新农合数据; (3)县级前期采用B/S方式,访问省级新农合数据中心,采用本级权限,管理本辖区内新农合数据,辖内定点医疗机构和乡镇合医派出机构采用B/S方式通过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