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中部1区块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二段油藏特征及成藏控制因素.pdfVIP

准噶尔盆地中部1区块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二段油藏特征及成藏控制因素.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准噶尔盆地中部1区块下侏罗统三工河组 二段油藏特征及成藏控制因素 丁卫星王文军 马英俊翟爱军 (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 一、引言 自2001年中国石化进军准噶尔盆地腹部勘探以来,先后在以盆1井西凹陷为主体的中 部1区块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二段发现多个油藏,因此深入研究三工河组二段油藏特征,总结 成藏控制因素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二、区域地质背景 一)构造演化特征 准噶尔盆地中部1区块构造上主要位于盆地腹部的中央坳陷带,主体部分位于盆1井西 凹陷和昌吉凹陷北斜坡、东西两边位于马桥凸起、达巴松凸起和中拐凸起(图1)。侏罗系 图1准噶尔盆地中部1区块构造位置图 108—— 呈南倾单斜形态,构造特征相对简单,没有发育大的断层,尤其是主要含油层位三工河组二 段仅在局部地区发育少量的层问小断层。 整个准噶尔盆地经历了多前陆盆地、统一压性断陷盆地、均衡坳陷盆地和统一前陆盆地 四大演化阶段(丁文龙等,2003)。腹部地区一直处于凹陷的较深部位,但中晚侏罗世时期, 腹部地区发生大规模抬升,形成“车一莫古隆起”,导致在车排子一克拉美丽山一带,中侏 罗统西山窑组和头屯河组大面积遭受剥蚀,在中部1区块南部征1井一带下侏罗统三工河组 也遭受了一定的剥蚀。构造演化史研究表明,车一莫古隆起的演化经历了初始发育阶段 (J,)、剧烈发育阶段和改造调整阶段(N—Q)。 车一莫古隆起的发育演化对整个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的构造、沉积及后期的成藏带来了 重大的影响。 二)地层及含油层系 中部1区块的三叠系以上地层自上而下有第四系(Q)、第三系(E)、白垩系东沟组 道湾组(J1b)。 下侏罗统三工河组由下而上可分为三段:三工河组三段(J,s3)、二段(J,s2)和一段 (Jts-),Jt St基本为泥岩段,厚度近100m,为良好的区域盖层;J,s2为三角洲沉积,由下而 上可以分为两个砂层组(J,《、J-s;),J,霞砂岩连续厚度高达40~70m,J,岛砂岩厚度8~ 20m,二套砂层间为4~18m的泥岩隔层;J,s:砂岩储层和J1s1厚层泥岩构成区内良好的储 盖组合,是本区主要的含油层系。 三、基本成藏条件 一)油气源条件 中部1区块与马桥地区的几1:3井原油在正构烷烃气相色谱图中有相同的特征:以正构烷 烃为主,异构烷烃丰富,较大的姥姣烷(Pr)优势,Pr/Ph值较高,有较高的胡萝h烷含 量。这一特点是准噶尔盆地二叠系烃源岩及其相关原油的一个重要地化指标。因此,中部1 区块及马桥凸起油气均与二叠系烃源岩有亲缘关系。 侏罗系原油和沥青在甾烷aaaCa,一G。中,具有G,C2。C2,特征。这一特征与黄第藩 教授对克拉玛依原油和二叠系油页岩进行对比后,得出的来源于二叠系的原油具有c2。C2。 G。特征这一结论相一致。侏罗系生油岩甾烷则为C2,C。C。,表现为“v”字型,反 映与本区原油无亲缘关系。同时,C2-一C2z孕甾烷含量较高也是二叠系烃源岩的一个重要特 征。而侏罗系生油岩含量则相对较低。 中部l区块的原油、油砂、沥青三者在m/z191色谱图中,均表现为以三环二萜和藿烷 二个系列化合物为主要特征,而原油中高含量的三环二萜系列化合物是典型的二叠系烃源岩 的产物(王绪龙等,1999)。且可用三环二萜中的C。、C2,和c。三个化合物的相对关系进一 步细分原油或烃源岩,即风城组烃源岩的上升型、下乌尔禾组烃源岩的山字型、佳木河组烃 源岩的V或L型及微量型的侏罗系烃源岩。深入研究发现,本区正常压力体系中原油主要 来自风城组和佳木河组烃源岩(“上升型”和“下降型”),高压体系中原油主要来自下乌尔 ——109—— 禾组烃源岩(“山字型”)(图2)。 m/z=217 oll州lj =C21二址。—0L~。跚U山.。』龇 ?二以吐L一.灿虹 —山一~Jl矶蚍。j心.kk!心 .脏.~止 勰“。“4

文档评论(0)

精品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