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某院2014年度167例不良药品反应监测分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某院2014年度167例不良药品反应监测分析
戚慧洁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北院 201900
摘要:目的 分析该院2014年1月至12月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情况,为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近一年以来的167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基本情况、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及其转归情况。结果 本组167例不良反应中大于60岁的患者约占48.5%,给药途径中由口服给药引发的ADR最为常见(58.1%),引发药物不良反应的药品中由中药制剂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最多(37.1%),抗菌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次之(32.3%)。药物不良反应的靶器官统计结果提示神经系统为最常见的受累器官(37.1%)。
结论:临床上应该进一步加强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需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为提高临床用药水平提供指导。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Abstract:Objective Analyze adverse drug reactions of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in 2014 for providing rational and safe medication for clinical treatment.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ze 167 drug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hospital.Analyze the basic situation of drug type,route of administration,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Results OF 167ADR cases,patients older than 60 accounted for48.5%.Oral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caused most common ADR(58.1%).The top two drugs which induced ADR wer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and anti-infection drugs,which accounted for 37.1% and 32.3%.Nervous system was clinically common ADR,which accounted for 37.1% of the total ADRs.
Conclusion: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monitoring and reporting of ADR,further standardize the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anti-infection drugs.
Key words:drug adverse reaction;rational drug use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指的是在正常用法用量下,使用合格药品后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意外或者有害反应。2013年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87万余份:其中新的和严重不良反应事件14.3万余份,占同期报告总数的17.1%。[1]本文回顾性统计分析2014全年我院收集到的167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探讨ADR的发生原因及发生机制,为ADR的监测提供指导,以提高合理的临床用药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4年全年ADR监测中心收到的167例ADR报告,所有ADR病例均符合以下条件:(1)ADR的出现与用药存在合理的时间关系;(2)出现的ADR符合药品已知类型;(3)停药或减量后ADR减轻;(4)合并用药、患者病情进展及其他治疗的影响不能解释ADR反应的出现。
1.2 方法
采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ADR个例评价标准对例ADR患者的一般情况、药品类别、给药途径、药品剂型、ADR损害类型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研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年龄及性别分布
本组167例中女性112例(约占67.1%),男性55例(约占32.9%),性别比例约为2.04:1,年龄最小为27岁,最大90岁,男女ADR的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各年龄段男女患者发生ADR的病例构成见表1。
表1 ADR患者性别及年龄构成
2.2 引发ADR的给药途径及出现时间
出现ADR的167例患者中静脉滴注给药的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