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苏区精神关键在于密切联系群众.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弘扬苏区精神关键在于密切联系群众

弘扬苏区精神关键在于密切联系群众 苏区精神,是在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共同努力下,创造和培育出来的,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难以估量的作用。作为苏区精神的发源地,如何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继续弘扬苏区精神服务工作大局,是一个很值得研究和思考的课题。我认为,其关键仍在于密切联系群众。 一、苏区精神与密切联系群众的辩证关系 密切联系群众是苏区精神的重要精髓,中共在苏区时期的实践就表明,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一切为了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打灯笼。”这首脍炙人口的山歌,正是苏区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真实写照。 弘扬苏区精神,就是为了在思想上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用伟大精神武装党员干部,使党员干部能更好的在实践中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关心群众生活,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让老百姓的生活越过越好。 二、当前密切联系群众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埠头乡为例,近几年,县委、县政府下派中心工作多,特别当前苏区大道征地拆迁、工业园扩园、土坯房改造等等,工作任务都很重,在这些工作过程中,党员干部积极深入村组、田间地头,在宣讲政策、信息咨询、产业发展、纠纷调解等方面与群众保持了密切联系,真正实现了全覆盖、常态化、见实效。总体上看大多数的干部群众服务意识强、工作能力扎实,群众反响都很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和谐的方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少数党员干部不懂做群众工作,缺乏号召力。由于平时不愿意加强学习,在知识、能力、经验上严重匮乏,不懂得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面对群众不会说话,面对问题没有办法,在群众面前丧失子话语权,群众不买他的账。 二是不愿做群众工作,缺乏凝聚力。部分基层党员干部虽然对如何做好群众工作知根知底,在实践中也积累了一定经验。但是,受“管事越多,失误越大,板子越重”的影响,不愿做群众工作。党员干部不作为,群众自然就不愿跟着干,失去了群众的支持,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就寸步难行。 三是不会做群众工作,缺乏战斗力。一些基层党员干部虽然“经纶满腹”,自觉群众工作“小事一桩”,往往生搬硬套,教条式地开展工作,不能找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对当前社会上的各种矛盾分析不透彻,工作开展起来很吃力,效果不明显,甚至适得其反。 三、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密切联系群众 一是思想上尊重群众,增强宗旨意识。首先要抛弃“官本位”思想,尊重群众,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把群众当作是衣食父母来看待,哪怕是遇到群众不理解甚至开骂的情况,也要耐心细致地去做群众工作,树立新的群众观。比如我们乡垓上村杨成浩同志几乎每天都打电话给我们的“三送”干部,很多进候都不是要求政府解决问题,只是一些琐事,但作为“三送”干部,我们是选择挂断电话还是认真倾听呢?答案当然是后者。 二是感情上贴近群众,增强责任意识。要带着感情下基层,与群众交朋友,跟群众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对群众要讲真话,不能说空话套话,更不能其欺骗群众说假话,要对群众负责。就像有一句话说的,“群众反映的问题,能解决的要尽快解决,不能解决的要寻找方法解决,解决不了的要做好解释工作。” 三是行动上深入群众,增强服务意识。关心群众生活,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看得见的利益。深入群众,为群众服务,要善于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作判断,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真正引起群众的共鸣。 苏区精神是井冈山精神的直接延续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和宝贵精神财富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