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逻辑和语文学习1PPT
逻辑和语文学习 一、概念 概念(从语言的角度叫词语)有内涵和外延 内涵是概念对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 外延是概念对思维对象具体范围的反映 例: 法律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行使立法权的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一般具有一定文字形式,如(宪法、刑法、民法等)。 a b a b a b a b a b 全同关系 包含关系 交叉关系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 判断下列各对概念的关系: 阿Q——老舍 文学作品——小说 鲁迅——《孔乙己》的作者 教师——作家 真理——谬误 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反对关系 包含关系 全同关系 交叉关系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例一 好人就是做好事的人。 好事就是好人做的事。 若读者既不知何为好人,也不知何为好事,则无法理解两者。 例二 松树就是会长出松果的树木。 松果就是从松树长出来的果实。 二、命题 命题: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语言形式,是断定或陈述事物情况的思维单位。(疑问和祈使句不代表命题) 并非所以语句都代表命题。 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命题,同一命题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 例:满山遍野都是杜鹃 。 判断以下语句是否是命题: 所有人是动物。 李白和杜甫是同时代人。 请随手关门。 如果天在下雨,那么地是湿的。 地球 行星 今天,他会不会来呢? (是) (是) (否) (是) (否) (否) 三、推理 推理:由已知命题得出新的命题的思维过程,往往要通过复句的语言形式来体现。 常见的推理形式——三段论:由两个包含着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作前提,推出另一个性质判断为结论的间接推理。 有趣的推理形式——二难推理:在前提中提出两种可能,然后由这种可能因伸出两种结论,对方无论选择其中的哪一种结论,都会陷入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境地。 三段论 《恐龙无处不在》通过南极发现恐龙的例子,提出恐龙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以及灭绝的问题(生物学),引出了板块构造理论(地质学),从而说明了“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一现象。 二难推理 一个岛国,国王对到岛国的外人有一个规定:凡是说真话的人要被绞死,说假话的要被砍头,所以说任何话都难逃一死,人们对这个岛国望而却步,但有一个聪明的人说了一句话,使得国王没有办法处死这个人。?? 答案:“我肯定会被砍头的。” 林则徐反对父母为儿女留下钱财,他说:子若不如我,留钱何用?子若如我,留钱何用? 想一想:《皇帝的新装》 孙悟空在第三次打白骨精时,实际上就面临了二难,因为根据前面两次的经验,如果孙悟空第三次把白骨精打死,他就可能被师傅赶走,但如果不打死白骨精,师父就会被白骨精吃掉。所以,打白骨精或者不打白骨精,所引起两种后果,或者孙悟空被师父赶走,或者师父被白骨精吃掉,都是孙悟空所不愿接受的。 四、逻辑规律 普通逻辑基本规律不是先验的,也不是约定俗成的。它是人类在长期的实践中对思维活动的概括和总结,是客观事物的相对稳定状态在人们主观意识中的反映。 普通逻辑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寓言故事 《韩非子》中有这样一则故事,说的是郑县有一位姓卜的,他常常在外胡混。有一天,他的裤子破了一个洞,就买了新布,回家让妻子为他作一条新的裤子。妻子问他如何做,他回答说“照原样”。于是他妻子把裤子照原来的样式做好后,照样在裤子原来的地方剪了一个同样的洞。 同一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概念和命题必须始终保持同一,不能中途偷换概念,改变话题。 矛盾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针对同一对象,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都是真的。 (他是黄种人。他不是黄种人。不能同时都是真命题。) 排中律: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都是假的。 四、逻辑规律 同一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概念和命题必须始终保持同一,不能偷换概念,改变话题。如“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是群众,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 矛盾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针对同一对象,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都是真的,必有一假。如“这座山从来没有人上去过,上去的人也从来没有下来过.” 排中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都是假的,必有一真。 例如:一旅行者又饥又渴,来到一酒店。他问:“老板,夹肉面包多少钱一份?”“五先令。”“给我来两份。”“好。”“老板,我感到渴比饿更厉害。可用两份面包换十先令一份的啤酒吗?”“当然可以。”于是他喝完酒就走了。老板急忙叫住他:“你还没付钱呢?”“我不是用面包换的酒吗?”“可你面包未付钱啊。”“我没吃你的面包,为何要付钱呢?”“是啊,可是……”老板一时找不出问题出在哪里,只好让他走了。大家想一想问
文档评论(0)